0
0
恐怖分子長期盤踞西奈半島

恐怖分子長期盤踞西奈半島

埃及總統穆爾西和軍方「攤牌」,其中一個原因,可能與西奈半島一個哨站遇襲有關。西奈半島的治安一直都很差,埃及當局嘗試打擊當地的恐怖活動,但恐怖分子仍可繼續盤踞在當地。

潛伏西奈半島的恐怖分子上星期襲擊哨站,殺死16名埃及士兵,觸發當局採取名為「雄鷹行動」的大規模清剿行動,總統穆爾西更親自去督戰。

根據《聖經》記載,位於西奈半島的西奈山,就是上帝頒布十誡的地方。

事實上,西奈半島戰略價值很高,它在亞洲和非洲交界,東連阿拉伯半島,南面是紅海,西面有蘇彝士運河。1948年以色列立國後,半島東面就變成埃及和以色列交接的邊境。

1967年爆發「六日戰爭」,以色列發動突擊,迅速佔領原本由埃及控制的西奈半島。

1973年,埃及發動「贖罪日戰爭」,希望奪回半島,戰鬥持續了大約三個星期,雙方停火後,展開和談,1979年簽署和平協議,以色列同意撤出西奈半島。但嚴格規限兩國在邊界線地帶的武裝規模,這樣便限制了埃及政府的行動,令恐怖分子有機可乘。加上住在當地的貝都因人普遍窮困,他們不太認同埃及政府,反而同情恐怖分子,令阿爾蓋達等恐怖組織在當地的力量,不斷增長。

好像在2005年,紅海渡假小鎮沙姆沙伊赫發生炸彈襲擊,造成超過60人死亡、200多人受傷。去年的「茉莉花革命」,令西奈半島部分地區處於無政府狀態,治安進一步惡化。

有分析認為,上星期的襲擊事件,可能促使埃及和以色列在維護國家安全上,加強合作,但基於兩國的政治關係,合作最多只限於技術層面。至於和哈馬斯的關係,由於埃及懷疑哈馬斯有份參與襲擊,因而無限期關閉埃及與加沙接壤的拉法口岸,有可能影響埃及,在調解巴勒斯坦內部分歧上的作用。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