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國家主席習近平於5月的政治局常委會議中,首次提出「兩個循環」概念,「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後在不同場合領導人都有提及「內循環」的發展。
作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的中國,以「內循環」應對政治新格局及挑戰,能否殺出一條生路呢?
內地券商的解讀,「內循環」是透過擴大內需,去彌補外部需求疲弱。
兩條主軸是投資及消費,中央主導投資,包括新型城鎮化及新基建等,協助產業及消費升級,令供需兩端的循環更緊密。
「世界工廠」見稱的中國,改革開放後製造業採用「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經營模式,即是指從外地大量進口原材料,在中國加工後,將製成品外銷。
這種經營模式運用到廉價勞動力的優勢,令中國在國際貿易中快速佔一席位。
但「外循環」容易受外圍影響,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加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國面對原材料供應鏈斷裂及出口訂單被取消兩大難題。
由外轉內或者能夠減低外圍不穩定因素,不過就有聲音質疑內循環是否等同「鎖國」。習近平強調,不意味重回「閉關鎖國」,只是更好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持續發展。
但問題是中國國內市場,是否有足夠的消化力?
總理李克強亦曾說過,有6億人平均每月收入只有1000元人民幣左右。目前中國居民收入差距較大,從2000年開始,堅尼系數超越0.4的警戒線。
市場亦關注高收入階層對住房及汽車等需求會否持續,而低收入階層受收入所限又未能釋放消費需求。
有券商建議中央嚴格落實「房住不炒」政策,並為教育、醫療及養老三方面提供更多補貼,讓人民騰出更多購買能力,刺激消費,亦建議擴大風險投資市場規模,吸引更多國際創投資本,培養本地「科技獨角獸」,達至產業升級。
「內循環」救經濟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數,不過以當前經濟形勢評估,肯定是一條難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