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探索火星、啟用核電廠,阿聯酋今年寫下多個中東的第一次,奠定在阿拉伯世界的領導地位,近日更與中東國家「宿敵」以色列破冰,達成和平協議,實現關係全面正常化,但隨即遭巴勒斯坦譴責,是在背後插了飽受以色列欺凌的巴人一刀,為何阿聯酋要主動置身於爭議之中呢?
中東國家過往對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共識,是以色列必須先撤出,在1967年侵佔的中東土地,包括巴勒斯坦人聚居的約旦河西岸、加沙,以及他們視為「首都」的耶路撒冷東城區,並承認巴勒斯坦為國家。背棄這條底線的後果,可以很嚴重,上世紀七十年代,與以色列簽署和平條約的,埃及總統薩達特就遭到極端分子刺殺。
分析認為這些風險,阿聯酋領袖、阿布扎比王儲穆罕默德不是不知道,而是他願意為實際利益賭一鋪。先是大環境已有所不同,這麼多年來,在也門、敘利亞的戰事,以至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崛起,都顯示中東的不和平因素,關乎於伊斯蘭教遜尼派與什葉派之爭,不少都牽涉伊朗在背後攪局。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以色列作為區內防衛、情報科技龍頭,反而因為這樣,與包括阿聯酋、約旦,以至沙特阿拉伯等中東國家拉近距離,阿聯酋從未與以色列正面衝突,令它較易跨過合作的關口,穆罕默德亦意識到,加大與先進的以色列交流有許多好處。
經濟上,阿聯酋人均年齡只有約三十歲,近年積極由石油經濟,轉型成知識型經濟,希望為年輕人創造更多職位,需要以色列企業的投資和經驗;軍事上,穆罕默德銳意,將阿聯酋軍隊打造成陸上軍事力量,以色列的軍事和情報科技,有助他達成目標;加上阿聯酋的友誼之手受美國朝野肯定,令阿聯酋比起備受爭議的沙特,更顯得適合成為區內連接西方的領袖,提升它在國際上的地位。
阿聯酋小心包裝今次協議,多次強調沒有出賣巴人,反而是為巴人成功爭取暫停以色列,兼併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的計劃,掃除了以巴達成兩國方案的最大障礙。
但有評論質疑,以色列早因國內政治考量而暫緩兼併計劃,阿聯酋根本沒爭取任何事,反而還將以色列一直以來,佔領巴勒斯坦的行為合理化,是徹頭徹尾背棄巴人。
阿聯酋外交事務國務部長加爾賈什:「我認為這些都是中東地區慣常的言論,我們從未聲稱能夠解決以巴問題,這在於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