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歐美反種族歧視示威浪潮,多個歷史人物的雕像,成為示威者洩憤對象。
在英國著名學府牛津大學,數以千計人示威,要求將奧里爾學院的羅德斯雕像除去。
羅德斯雕像去留早已爭議多年。2016年1月,奧里爾學院表示經過廣泛諮詢,決定保留雕像,認為雕像提醒大家歷史的錯綜複雜,會加強解釋雕像為何在此。
羅德斯是19世紀英國商人,在非洲南部以鑽石貿易致富,又曾任開普殖民地總理,支持實施類似種族隔離的措施,壓制黑人權益,深遠影響當地政治經濟建設。
羅德斯是帝國主義者,認為英國人是世上第一種族,贊成佔領越多土地越好,夢想在開普和開羅之間興建鐵路,貫通非洲南北的英國殖民地,如今看來是剝削黑人的行為。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羅德斯是協助大英帝國拓展勢力版圖。
而羅德斯獲牛津大學表揚的重要原因,是曾是校友的他捐出大筆遺產,成立以他命名的獎學金,逾百年來惠及大批學生,包括美國前總統克林頓。
敵不過去種族主義象徵風潮的,還有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雕像。利奧波德二世是比利時在位最長的君主,但他最為人記得的,是他在非洲中部的所作所為。
在歐洲列強在非洲殖民擴張時代,利奧波德二世將今天大概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地方,佔據為私人領地,以象牙、橡膠貿易賺大錢,勞役黑人替他工作,反抗的會被殘殺,估計在他治下死亡的黑人多達一千萬,他甚至將剛果人放到比利時的動物園內。
對黑人的暴行不容否定,但利奧波德二世同時被視為比利時致富的「功臣」,以他命名的街道、公園,豎立逾百年的雕像遍布全國,比利時人現在希望他徹底消失。
在示威「起源地」美國,是否要除去南北戰爭時期,南方邦聯的遺痕,討論日趨熾熱。
如果沒有認清歷史、銘記歷史的教訓,反省改過,單單打倒數座雕像,是否就能消除現代社會中,種族歧視的不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