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科學家研究各地疫情相異原因

科學家研究各地疫情相異原因

【Now新聞台】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部分地區的疫情比其他地方嚴重,專家歸納四大原因,包括人口年齡、文化差異等,亦有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運氣。

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210多個國家和地區染疫,一些地方疫情較嚴重,但鄰國確診數字卻低很多。例如伊朗有9萬幾宗病例,6千多人死亡,鄰國伊拉克只錄得2千多宗個案,不足一百人死亡;印尼逾萬人染疫,800多人喪生,鄰國馬來西亞感染人數只有印尼的一半,105人死亡。為何出現病毒「厚此薄彼」情況?

全球科學家正進行數以百項研究拆解這疑團,《紐約時報》訪問二十幾名專家和衛生官員,概括疫情相異的四大原因。

第一是年紀,疫情相對較輕的國家,人口平均年齡都較低,年輕人抵抗力較強,感染後病徵較輕微,甚至沒病徵,傳染力較弱,少有長期病患,以致病情也輕一點。如新加坡和沙特阿拉伯,患者不少是外勞,較年輕和壯健,確診後不需住院。

第二是文化差異,在歐美等地,人們打招呼常常相擁親吻;在泰國和印度因宗教關係,多數合十為禮;日本、南韓則早有戴口罩文化,有助防疫。

第三個原因是氣候,病毒一般在較熱環境較難傳播,但巴西等熱帶地區亦爆發疫情。專家指,夏天疫情不會明顯放緩,但天氣熱人們多出外,不會困在狹小環境,可能減少傳染機會。

第四個原因是及早鎖國封城,部分在疫症初期果斷封關或限制出行的國家。例如希臘和越南,抗疫成效顯著。不少非洲國家有應對伊波拉等疫症的經驗,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政府能迅速反應。

但以上四個因素並非絕對,各有例外。人口老化的日本,疫情未如歐美般嚴重;遲遲未封城的柬埔寨,疫情輕微;黎巴嫩有大批教徒前往伊朗或意大利朝聖,未有嚴重疫情。

專家認同疫情規模大小,並無單一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運氣,包括有否超級傳播者,如南韓新天地教會群組或日本鑽石公主號疫情,若非出現超級傳播者,疫情就不會失控。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