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科學家一直嘗試查找同性戀與基因有沒有關係。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發表歷來最大規模關於性取向是否受基因左右的研究,發現只有最多25%的同性戀行為是受基因影響,亦不存在所謂的「同性戀基因」。
研究員分析了英國生物樣本庫及美國基因技術公司「23與我」,合共超過47萬人的基因數據及訪問了他們的性經驗。發現有五種基因變異明顯跟同性戀行為有關,當中一種只出現在男性身上的變異,位置接近影響禿頭及嗅覺的基因,顯示性荷爾蒙調節及嗅覺感知可能跟性取向有關係。
不過這五種基因變異只影響着1%的研究對象,而整體而言,基因因素亦只能夠解釋到最多25%的同性戀行為。
研究其實有不足之處,受訪者只是被問到有沒有進行過同性性行為,而沒有問及他們是否認同自己是同性戀者,而研究對象亦只涵蓋英美人士,未必能夠放諸四海。
不過,以規模計,今次研究規模前無未見,亦否定了單一基因影響性取向的假設,換言之大家不用再奢望以基因測試甄別一個人是否有同性戀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