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位於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在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遺址屬新石器文化之一,被譽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
聽到良渚古城遺址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消息,中國代表團成員都歡呼拍掌,揮動國旗慶祝。
良渚古城遺址位於長江下游,在1936年被發現,遺址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的新石器時代。
90年代末發現的塘山堤壩,是人工利用自然的山體,堆築連成的一條堤壩,堤壩長超過6公里,主要用來阻擋來自良渚西北面的洪水。
而在2009年再發現良渚的高壩和低壩系統,形成兩個水庫面積達100平方公里,是中國至今發現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遺址有考古學家稱,良渚時期以水上交通為主,所以蓄水對良渚人的意義重大。
而在1986年,在遺址發現的反山墓地,有超過1200組出土文物,當中超過九成是玉器,其中最大的玉琮王和玉鉞王,上面有戴帽的神像圖案。
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良渚古城揭示了中國在五千多年前,具有成熟的稻作文明、統一的文化信仰,及明顯的社會階層等,是傑出的早期城市文明代表,並進入了早期國家階段。
在發現良渚古城遺址之前,中國古代文明普遍只能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時期,而在四千多年前就存在的良渚古城,就為該時期的文明和歷史提供更多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