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拖延十年,分析認為與三個國家各有盤算有關。
中、日、韓三國早在2002年,就提出要探討成立自由貿易區,但談了十年,才決定打開談判大門,這三個國家合共主宰全球經濟約五分一,但經貿互動遠遠落後。
主要原因在於國家之間各有盤算,日本雖然希望擴大對其餘兩國的貿易額,但同時受到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牽制,為了不刺激盟友美國,日本在決定是否加入TPP前,唯有暫時拖延自由貿易區談判。
而北京就企圖利用自由貿易區,拉攏日、韓牽制美國透過TPP實現重返亞太區的戰略,令問題糾纏。
南韓一直與日本在電子、汽車等產業有龐大競爭,憂慮成立自由貿易區後會互相衝擊,令南韓出現巨額貿易逆差。
相反,中韓之間產業有互補性,因此兩國在月初先行啟動雙邊自貿談判,希望兩年內落實,南韓出口可望增加近三百億美元,對華貿易額甚至會超越日本,迫使日本考慮加快談判。
估計三國的自由貿易協議落實,南韓受惠最多,中、日亦可以額外有大約百分之一的經濟增長。
不過分析認為,三國最終要談判成功,考慮的因素還有很多,包括釣魚島、獨島等領土爭議,以及延伸的漁業、資源開發問題;而且自貿區生效,會衝擊到各自的敏感產業,例如中國農產品源源進口,南韓農民勢必反對,隨時會演變成政治紛爭,阻礙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