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智能手機、電動車都是人類邁向更文明的科技產物,不過文明背後卻暴露「國家級」剝削。原子序數為27的鈷屬過渡性金屬,是生產鋰電池的重要元素,即是智能手機及電動車不可或缺的一環。數據顯示,全球製造鋰電池的鈷原料需求出現急劇增長,估計於2030年需求將較今年大升6.5倍。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鈷資源儲量有約700萬噸,剛果民主共和國佔約一半,連同澳洲及古巴就佔全球總數七成三。
去年的產量,民主剛果亦冠絕全球佔近六成,各國虎視眈眈的稀有資源並未改善民主剛果的財政狀況,亦未為國民換來富足生活,原因是政府太窮,無法獨力開發採鈷資源,只能與外國企業合作。
不少外國媒體有報道國際特赦組織亦批評,當地礦場未能對礦工提供足夠的保護裝備,以致工人較容易患上呼吸系統疾病,而在河流清洗礦物亦會污染水資源,童工問題亦不容忽視,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估計有4萬名兒童在民主剛果的礦場工作。國際特赦組織指出,一般民主剛果礦商要求成人礦工每日挖20至40公斤礦石,日薪約1至2美元,對童工則採取各種手段剝削,例如為成人礦工計算工資時會以秤來量度重量,但對童工則只靠「目測」,故意支付較少工資,童工的工時亦較成年人高。
組織調查蘋果、三星及微軟等28家產品使用的電池可能涉及民主剛果童工問題的企業,結果發現沒有企業採取所有行動去阻止鈷供應鏈中發生侵犯人權行為。
表現較好的蘋果等有採取適當行動,而微軟及一眾內地企業包括聯想、華為、中興通訊及比亞迪等就完全沒有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