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伊拉克舉行議會選舉,是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後首次舉行的選舉。分析認為總理阿巴迪雖然被看高一線,但因為選舉制度容許黨團在選舉結果出爐後再重組,為阿巴迪能否成功連任增添不少變數。
伊拉克議會選舉早上開始投票,票站外有軍警把守。
今次是伊拉克自03年伊拉克戰爭以來第四次選舉,約7千人爭奪329個議會席位。為防舞弊及加快點票過程,當局首次採用電子投票系統,預料投票結束後48小時便有結果。
什葉派陣營在今次選舉中一改以往做法 ,不再組聯盟參加,反而分拆成五個聯盟,其中總理阿巴迪組建的勝利聯盟,選情被稍為看好。
2014年接替馬利基出任總理的阿巴迪,任內最大政績是擊潰伊斯蘭國、收復摩蘇爾以及成功阻止庫爾德族透過公投獨立。
阿巴迪又致力推進什葉和遜尼兩派和解,有份組成勝利聯盟的政治實體當中不乏遜尼派政黨,有利阿巴迪提升在遜尼派民眾中的聲望,實力被看高一線。
不過伊拉克經歷長時間動盪,局勢至今仍未穩定下來,加上他欠缺政治魅力,亦未能在任內改善經濟民生,民眾對他能否做到如競選口號所說「保證伊拉克更好未來」,似乎未抱有太大信心。
更大的變數是,選舉制度容許有權組閣的最大黨團,可以在選舉結果出爐後才成立,即使勝利聯盟能取得最多議席,新政府組建仍有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