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中日韓峰會停開兩年後再次在東京召開,除了顯示三國關係有轉機,亦可能反映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焦慮和圖謀。
日本是這次峰會的積極推手,峰會本身固然有重要意義,因為是自北韓表明棄核以及兩韓會談謀求大和解之後周邊的中日韓三國領導人首次會面。
更重要的目的可能是為實現總理李克強官式訪問日本,不僅是中國總理相隔8年後再次訪日,更是為協調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日本鋪路,將會是中日關係真正回暖的重要指標。
日本經濟未見大起色,批地醜聞纏身、民望插水的安倍晉三早就希望藉今年中日建交45周年及《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推動重啟中日關係。安倍去年9月突然出席中國駐日使館的國慶酒會,就提出希望恢復日中首腦互訪。
外界預計今次李克強訪日,中日會在模糊釣魚島的爭議下就磋商了11年的海空聯絡機制達成協議,中國亦可能會放寬日本核災地區的食品進口。
日本更希望可以透過推動「一帶一路」的合作帶動日本經濟增長。有分析認為安倍晉三想要的不只這些。朝鮮半島局勢近期發展迅速,連核問題專家都始料不及。
繼「習金會」然後「文金會」,還有稍後預計的「特金會」。局勢發展至今日本明顯被邊緣化,這一點是安倍晉三最不願意見到的。
安倍希望透過改善日中以至日韓關係,提升自己和日本在半島核問題上的「存在感」。甚至不排除安倍都希望可以跟北韓直接對話,甚至奇迹地解決日本民眾最關心北韓綁架日本人這個陳年癥結問題,但現階段想傳話仍然要靠中國、南韓等第三方渠道。
即使取得些微突破,對安倍挽回民望,九月黨總裁選舉以至能否連任都有很大影響。除了國家利益,自身的政治考量可能都是安倍的盤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