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緬甸風災經濟低迷促使落實改革

緬甸風災經濟低迷促使落實改革

緬甸民主開啟新時代,這一系列決策的推手就是總統吳登盛,不過外界對這位領袖認識不深,只知他軍人出身,做過三角軍區司令,其後獲軍政府領袖丹瑞賞識,成為總理,逐步接掌權力。

雖然吳登盛擺脫不了軍人背景,但是他在軍中一直被視為官僚派,較少實戰,曾經與政府軍作戰的少數民族形容,吳登盛對付敵人比較溫和,成為軍政府最不被憎恨的人物之一。有接觸過吳登盛的外國組織領袖亦認為,他樂於聽不同聲音,完全不像一個軍人。

美國《紐約時報》的記者,早前去過位於伊洛瓦底三角州的家鄉,發現他上台後,家鄉並無特別受惠,沿途入城的道路,依然是泥路,而且無街燈,晚上根本不可以行車,足以證明緬甸仍然是一個極度貧窮的國家。這個亦是緬甸一心求變,走向民主的最重要原因。

特別是當地08年遭到風暴侵襲,導致超過十萬民眾死亡,不少地方家園盡毀,令當時負責救災工作的吳登盛有極大感受;他出任總理後,又多次出國訪問,美國、新加坡的經濟環境,令這位領袖大開眼界,埋下緬甸改革的種子。

丹瑞一手扶植吳登盛上台,所以文人政治執政後,不少評論依然擔心丹瑞仍然會在幕後操控大局。但一年來翻天覆地的改革,證明丹瑞已經完全退出權力核心,有分析認為丹瑞肯放手讓吳登盛接受改革,是汲取了之前的軍政府強人,倒台後不得善終的下場,希望通過溫和改革,避免流血革命,讓自己退休後過好生活。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