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向對瘦肉精採取「零容忍」政策,不過當局早前在超市,查獲大批含瘦肉精的美國牛肉,被質疑把關不嚴,令進口商有機可乘。
牛肉是美國農業其中一個主要外銷產品,但是當地是目前少數容許在畜牧業使用瘦肉精的國家,加上美國過往曾爆發瘋牛症疫情,有人進食牛肉後受感染死亡,令進口美國牛肉的爭議一直未停止。與台灣一樣,南韓亦曾因為容許美國牛肉重新入口,激發民眾不滿。
與美國關係一直良好的南韓,08年決定解除實施5年的禁令,容許美國牛肉入口,引發民眾憂慮。
示威浪潮席捲全國,最高峰有過百萬人上街,擔心進食美國牛肉後會感染瘋牛症。民眾批評總統李明博為了討好美國,在進口牛肉問題妥協,民望一度急跌。
當時的總理韓昇洙,亦在壓力下率領內閣總辭,但獲李明博挽留,只是撤換相關官員。
南韓及美國經過商討後讓步,美方只會出口30個月以下牛隻的牛肉,降低感染瘋牛症的風險。美國牛肉湧往各地出售,民眾初期強烈抵制,堅持只吃本地牛肉。
但是美國牛肉價格便宜,加上南韓在前年大規模爆發口蹄症,要增加肉類進口滿足需求,造就美國牛肉佔有率不斷上升,去年更成為美國牛肉第四大海外市場,貿易額超過六億美元。
美國其後在汽車、電子等領域,向南韓實施優惠,兩國最終在去年,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議,估計南韓經濟,會因此增長百分之5,以及創造數以十萬計職位。
南韓及日本,目前都容許含瘦肉精的牛肉入口,不過都設含量上限,以ppb為單位,即每十億份當中,上限是10,較美國本土的30低;內地則由02年開始,禁用所有種類瘦肉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