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冷戰後一段很長時間,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力減弱。直到2015年9月,俄羅斯出兵敘利亞,協助總統巴沙爾擊退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和反政府武裝組織徹底扭轉了局勢。在隨後的和談中,俄羅斯也扮演主導角色,美國陷於被動。
上月,美國國國防部長馬蒂斯說,美軍會長期留在敘利亞防範恐怖組織死灰復燃,被俄羅斯批評不符合國際法,如同「佔領軍」。過了不久,普京就高調宣布撤軍。有分析指,是故意「將美國一軍」,令到美國陷入兩難,應該跟隨撤軍,影響力進一步被削弱,抑或不理「出師無名」批評,堅持留守呢?
普京這天旋風式訪問敘利亞、土耳其、埃及三國,宣布戰勝伊斯蘭國,可以撤軍之餘,又商談了多項雙邊經濟合作,政經大豐收,盡顯王者風範。俄羅斯擴建塔爾圖斯基地,除了標誌重返中東戰略的重大勝利,也是向北約發出重要訊息。
經歷蘇聯解體和經濟不景的低潮,在普京治下的俄羅斯近年致力重建海軍,投入大量資源升級裝備,建造多艘新潛艇,研發新一代驅逐艦,並計劃建造新航空母艦,2030年後列裝海軍,另外又斥資維修目前唯一服役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延長服役期20年,以及維修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更換全新雷達及武器系統,大大提升作戰能力。
俄羅斯海軍增強,活動頻繁。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近日直指俄羅斯潛艇在地中海、大西洋的活躍程度已相當於冷戰時期。有報道指,北約各成員國正加快提升反潛能力,北約並計劃重建冷戰後被關閉的大西洋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