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對於北韓第六次核試,外界掌握的資訊不多,要從試爆引發的地震以及所釋放的輻射物質等進行分析和評估,而平壤政府一反常態在核試前發布相片,亦有助外界窺探核武研發成果。
北韓核試舉世矚目,但究竟今次試爆的是甚麼武器?級數和規格又如何?平壤政府透露的不多,只說試驗了百分百國產、可搭載到洲際彈道導彈的氫彈,亦一如以往五次核試,沒有公開試爆的片段,只發布了領袖金正恩開會和簽署命令的相片。
外界想「摸底」就需從多方面尋找蛛絲馬跡,包括由核試引發的地震入手。美國和中國當局均偵測到兩次6.3級和4.6級地震,相隔8分鐘,並評估核試場的隧道出現「塌陷」。根據將地震強度轉化為核武器當量的方程式,可計算到今次核試威力約為100至150千噸,但因為不確定核試場的地質,包括隧道深度等,這個估算仍很初步。
若核試場真的「塌陷」,意味試爆所釋放的輻射物質更易探測到,日本已派飛機收集空氣粒子,分析放射性同位素,從而調查北韓用甚麼物質,鈈還是濃縮鈾,進行核分裂。
還有另一些線索來自核試前幾小時北韓官方發布的相片,相中金正恩在核武器研究所視察的正正是一枚氫彈頭,它是否就是核試用的那一個,還是只是一個模型,因此金正恩可以站得那麼近,不怕危險,就無從稽考。
不過相片清楚顯示,「花生型」彈頭由兩部分組成,闊的一邊估計是分裂裝置,並由它引爆較小的彈頭部分。旁邊擺放了一支導彈彈頭,相信屬於北韓七月試射的「火星14型」洲際彈道導彈,後面的海報亦似乎是將氫彈頭搭載到導彈的示意圖。
官方公開這些資訊,無疑是想向外界展示北韓在核武技術發展有大躍進,在短短約十年間就取得「兩彈一星」,即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大大增加談判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