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三科學家憑研發分子機器獲諾貝爾化學獎

三科學家憑研發分子機器獲諾貝爾化學獎

【Now新聞台】今屆諾貝爾化學獎,三名分別來自法國、荷蘭和蘇格蘭的科學家,憑發明世界上最微型的分子機器獲獎,有助未來研發新物料及能源儲存系統。

獲獎的三人分別是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教授索瓦日、荷蘭格羅寧根大學教授費林加,還有在美國西北大學任教的蘇格蘭科學家斯托達特,他們均是研究分子機器的先驅。

曾獲諾貝爾獎的美國物理學家范曼,上世紀五十年代提出能將機器做得有多小的這個疑問,化學界就嘗試用極微細、肉眼看不到的分子,找出答案。

分子是構成物質的粒子,由原子組成,之間一般存在着叫共價鍵的吸引力,例如兩個氧原子就組成我們很熟悉的氧氣,但不同的是,如果要製造可運動的分子機器,就需要另類的機械鍵,將分子部件連接,可惜到五、六十年代,都未有人真正做到。

直至1983年,法國科學家索瓦日借助銅離子,掌握到控制分子的技術,他以專長的光化學知識,成功將兩個環狀分子合成新型分子「索烴」,研發出最初期的分子機器。

斯托達特亦這個基礎上鑽研,1991年創造出「輪烷」,又證明環狀分子能隨軸運動,他隨後研製出分子升降機與分子電腦晶片等產品。

來自荷蘭的費林加就是第一個設計分子發動機的科學家,這個發動機足以將比它重一萬倍的玻璃杯旋轉,費林加團隊近年還發明了納米汽車。

三位科學家研製出的分子機器,厚度只有頭髮的千分之一,諾貝爾化學獎委員會指,他們三位研製出世界上最小的機器,這些分子有可控運動特性,施加能量時可發揮功用,相信成果能應用在研發新物料、感應器,以至能源儲存系統方面。

科學界亦希望有一天,能夠將分子機器應用在人體內,將藥物送到人體內特定的地方,直接對付癌細胞。

三人將平分八百萬瑞典克朗,相當於720萬港元的獎金。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