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出訪緬甸,是要緩和雙方關係,如何稱呼這個國家,就成為她出訪的一大外交考驗。
原因是緬甸的英文,有不同版本。Burma是緬甸英文舊稱,但軍政府在1988年血腥鎮壓示威者第二年後,把國名改為Myanmar,表示要減輕英國殖民統治時的不光彩歷史,亦因為Burma帶有緬族人的意思,有排擠其他族裔的意味。
不過反對派和流亡人士認為,改名等同成立新國家,因此強烈反對,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等國,亦認同這種說法,一直沿用舊名。
希拉里的幕僚表示,到訪緬甸時稱呼Burma,可能會激嬲緬甸政府,叫Myanmar又可能會觸怒美國政界和流亡海外的緬甸人。
結果,她在見完總統吳登盛後的記者會上,決定避開稱呼,只是以this country,即是「這個國家」,將問題輕輕帶過。但到她拜訪昂山素姬後,又直接稱呼緬甸做Burma,在她到訪的三日行程中,出現不少微妙之處,反映兩國始終互相盤算。
希拉里參觀仰光地標大金寺,入鄉隨俗,連同隨行的保鑣和記者,一起脫鞋入寺。這種美國國務卿當眾赤腳的情況很少見。有傳媒形容是美國的赤腳外交,但更值得一提的是,大金寺除了是緬甸最神聖的佛寺外,亦深具政治意味。
昂山素姬的父親昂山將軍,1946年就在這裡發表向英國政府爭取獨立的宣言。到了1988年,昂山素姬同樣在大金寺,面對50萬民眾發表要求民主改革的演說,促成之後在8月8日發生的大規模示威浪潮,稱之為「8888起義」。
無論美國選這裡作為希拉里參觀地點是否偶然,希拉里在這裡獲得的民眾掌聲,就肯定是三日行程以來最熱烈。有緬甸人說,對希拉里此行充滿期望,希望能夠為緬甸帶來轉變。
希拉里是50多年來,首位訪問緬甸的美國國務卿,但她在第一站首都內比都,就感受不到這份熱情。星期三到埗時,緬甸官方只安排了,副外長和數名官員到機場迎接她,車隊所經道路,冷冷清清。
官方報章緬甸新光報,亦只是簡單用了兩段文字,在第二版報道希拉里到訪;而頭版就報道,同期到訪的白俄羅斯總理米亞斯尼科夫的行程;街上亦懸掛起歡迎他的巨型廣告牌。
美緬雙方有待建立互信,緬甸官方刻意淡化佢到訪的消息並不出奇,同樣,華府面對輿論批評、在緬甸改革處於起步階段,就派國務卿出訪未免過早,因此行程安排,亦不得不有所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