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聯盟決定經濟制裁敘利亞後,德國主張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加入制裁。分析認為,敘利亞現階段仍可以依賴,在安理會擁有否決權的中國和俄羅斯庇護,但形勢不是無可能逆轉。
過千個支持總統巴沙爾的敘利亞民眾,在官方批准下,在首都大馬士革集會,反對外部勢力介入敘利亞事務,以示對阿拉伯聯盟的經濟制裁,深表不滿。
即使是反對巴沙爾獨裁統治的平民,亦對制裁措施不存厚望。
有敘利亞人認為,面對國際壓力,政府出手可能會更強硬、更血腥,最終受害者只會是平民百姓。
阿拉伯聯盟的制裁效用成疑,但對敘利亞的打擊就開了個缺口。德國駐聯合國大使維蒂希表示,安理會應該支持和加強阿盟的制裁行動。
歐盟外交代表阿什頓則在聯合國獨立調查委員會,指摘敘利亞侵犯人權後,要求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召開特別會議,商討敘利亞局勢。
但要聯合國制裁敘利亞,必須先取得中國和俄羅斯的支持。中俄上個月在安理會否決了,譴責敘利亞的議案。
中國外交部重申,敘利亞問題應該堅持在阿拉伯聯盟框架內解決,避免外來勢力干涉。
而俄羅斯亦強調,敘利亞的紛爭,應該由政府和反對派對話協商解決。
分析認為,中俄兩國在敘利亞擁有不少戰略利益;其中,中國在當地大量投資石油開發項目;而俄羅斯更在敘利亞設有海軍補給基地,更宣布會派軍艦到當地。
但如果敘利亞政府繼續鎮壓示威,局勢惡化至阿拉伯聯盟尋求國際介入,中俄屆時便有可能改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