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世界盃旅客疑將寨卡病毒猜帶入巴西

世界盃旅客疑將寨卡病毒猜帶入巴西

【now新聞台】寨卡病毒最早於1947年在烏干達發現,數十年來曾在非洲、美洲、及太平洋島嶼爆發,但規模不大。

巴西曾在1950年代大規模滅蚊,令傳播寨卡病毒的埃及伊蚊一度消聲匿迹。

今次疫情重臨,相信始於2014年世界盃。由當時剛爆發疫情的法屬波利尼西亞的旅客,將病毒帶入巴西,加上巴西氣候潮濕及衛生環境差劣,有利埃及伊蚊生長,散播病毒。

寨卡疫情去年初在巴西爆發時,並沒有引起很大注意。因為寨卡熱病情較登革熱輕,一般人休息數天即痊癒。直到年末,當地發現大量小頭症嬰兒,衛生部門才意識到事態嚴重。

巴西衛生部長承認對抗寨卡病毒敗陣。除了蚊患難治,巴西的治安也對防疫造成很大困難。一些罪案率高的社區,防疫人員根本無法進入滅蚊和向居民宣傳。

世界衛生組織警告整個美洲都將出現寨卡疫情,只有智利和加拿大可以幸免。因為這兩個國家沒有或只有極少埃及伊蚊。

巴西政府現在除了增兵,也計劃以生物科技滅蚊。巴西城市皮拉西卡巴計劃放出數以百萬計已改造基因的雄蚊。牠們跟野生雌蚊交配後,下一代不會生長成蟲,從而抑制蚊的數量。

皮拉西卡巴去年四月已進行試驗計劃,結果發現野生蚊減少八成。市政府現在決定擴大計劃。繁殖改造基因蚊的英國生物科技公司會在市內興建工廠,大規模生產。他們相信新計劃能夠保護三十萬人免受登革熱、寨卡熱感染。

位於巴西東南部的皮拉西卡巴,一向是創新科技的先鋒,現在正大力研究新一代環保能源乙醇2.0。

乙醇是由農產品提煉成的環保能源。巴西已有超過六成汽車使用由甘庶提煉成的乙醇。它特別之處是不需要額外多種甘庶,更為環保。盛產甘庶的皮拉西卡巴設有大型合資工廠,投入生產乙醇2.0。

總統羅塞夫四個月內兩度到工廠視察,可見重視程度。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