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今次緬甸大選,被視為是反對派全國民主聯盟以及執政黨聯邦鞏固與發展黨之爭。雖然外界看好全民盟會勝出,但受制於憲法的規定,全民盟要取得足夠議席掌控議會並不容易,即使可以主導籌組新政府,施政亦可能受到軍方掣肘。
今次緬甸大選有超過90個政黨參選,但焦點落在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和現任總統登盛所屬的執政黨聯邦鞏固與發展黨,更有人形容今次是國父之女與改革先鋒的對決。
昂山素姬與登盛都是70歲。
昂山的父親是被緬甸人尊稱國父的昂山將軍,昂山素姬先後在印度和英國留學,曾活躍學術界,直至1988年回國探望病重的母親,就開始她的政治生涯,之後多次被當局軟禁。她的民主鬥士形象深入民心,1990年曾帶領全民盟贏得大選,但軍政府拒絕承認選舉結果。
而在昂山遭軟禁的期間,出生貧困家庭的登盛就在軍中平步青雲,2007年接任成為軍政府最後一任總理,2011年登上總統之位,上任後推動改革,令緬甸脫胎換骨。
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昂山素姬擁有高知名度和支持度,而登盛就帶領緬甸進行政治改革,邁向民主,外界都關注兩位政壇老將今次的較勁。
昂山素姬的競選口號是「緬甸是時候改變了」,但到底可以改變到多少?奉行兩院制的緬甸國會共有664個議席,但當中四分一按憲法規定預留給軍方。分析指,全民盟要掌控議會,就要在選舉中取得超過332個議席,就算可以主導籌組新政府,但國防、內政和邊境事務,這幾個重要部長級職位都是由軍方掌控,而昂山更受掣於憲法規定,不能夠選總統。
有民眾擔心,無論最終哪個勝出,都可能會出現示威,甚至暴力事件。有報道指,部分民眾因而囤積糧食,令物價飛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