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表示不肯定12月會否到瑞典領獎。屠呦呦研發青蒿素治療瘧疾,但中國種植青蒿的農民以及青蒿素藥業,並無因此受惠。
屠呦呦成為第一位中國人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名揚國際,很多人都期待看她12月在瑞典領獎。但她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指自己的腰不好,不保證一定會去領獎,屆時再說。
一夜成名的除了屠呦呦,當然還有她的「好拍檔」青蒿素及重慶酉陽。原來全球超過一半的青蒿是產自酉陽,有世界青蒿之都之稱。
不過,有名不一定有利,酉陽今年的青蒿價格創歷史新低,每公斤只值約5元人民幣,遠比2005年低,當時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青蒿素列為治療瘧疾的首選藥物,每公斤高達22元人民幣。
有農民表示由於種植量太大,青蒿價格連年下跌,加上沒有快速檢測儀器,不能按青蒿素含量定價,即使種出高質素的青蒿,仍賣不到好價錢。
向農民收購青蒿的藥廠亦有難處,藥廠指青蒿素獲國家特許藥物生產資格,生產有很多限制,成本高昂,又投訴有不法商人打擦邊球,將青蒿素當作提取物生產,避過生產藥物的規定,以低成本、高價格出售,打壓正當生產青蒿素的企業。
目前每年全球青蒿素及衍生物的銷售額高達15億美元,但中國作為研究青蒿素對付虐疾的先鋒,製造的青蒿素藥物只佔國際市場份額的百分之1。其中一個原因,是數十年前的中國科研人員缺乏保護知識產權觀念,沒有在青蒿素論文發表前申請國際專利,令其他國家如美國和瑞士,利用中國的研究成果再研發,申請了大批改進和周邊技術專利,瓜分了青蒿素市場這塊大蛋糕。反之,中國製的青蒿素藥物在2007年才拿到世衛標准認證,開始打入非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