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比利時警方的大規模反恐行動,事後,逮捕了最少13個疑犯,行動中,又發現包括槍械等武器及爆炸品。在兩名槍手被擊斃的單位內,警察更發現警察制服。今次比利時的反恐行動,反映歐洲國家面對恐襲的風險。事實上,即使歐洲的國際刑警亦明言難以瓦解所有襲擊。
衝突中被擊斃的涉嫌恐怖分子,據報一星期前由敘利亞回國後已被監視,當局從截聽到的電話通訊,得悉恐襲計劃,於是先發制人。
比利時相信由敘利亞回國,並有戰鬥經驗的比利時公民多達一百人,最少約170人仍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參與戰鬥。
比利時是其中一個伊斯蘭人口比例最多的歐洲國家。全國一千一百萬人口中,五十萬人是穆斯林,主要是說法語的北非裔移民。由於歐洲的出生率持續減少,加上移民政策影響,因此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地的伊斯蘭人口都急速上升。
全歐洲現時估計有三千萬移民,多數是穆斯林。歐洲國家雖然鼓勵多元文化,允許新移民有自己的社區,但不少移民都只能做低收入工種,自由平等的教育令新一代的移民更不滿眼前狀況。
另外,根據神根公約規定,凡取得任何一國簽證的人都可自由進出其他國家,變相為打算在歐洲發動恐襲的恐怖分子大開方便之門。
有分析指出法國查理周刊遇襲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不同宗教文化的互不相容,這宗恐襲與隨之的反恐大遊行,強化了這種衝宊,因此歐洲人普遍難免都擔心恐襲浪潮會接踵而至。
不過,不論是團結或反恐都需要金錢,但歐洲由於經濟困難,軍事和安全等預算已不多,要加強反恐資金又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