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據報歐盟將推出新措施,中國企業如要在歐盟境內營運,就必須將技術轉移予歐洲公司,從而加強產業競爭力。
中國和歐盟關係再趨緊張。彭博報道,歐盟正考慮推行新措施,如中國企業想在歐盟境內營運,就必須將技術轉移予歐洲公司。報道指,歐盟著重於電池技術,從而幫助歐洲新興的電動車產業,措施適用於尋求進入汽車和電池等關鍵數碼和製造業市場的企業,規定他們使用一定比例的歐盟產品和勞動力,並為產品增加附加價值。
據報,措施將於11月對所有非歐盟企業實施,但主要目的是防止中國製造業壓過歐洲產業。歐盟貿易專員塞夫科維奇指,此舉可以增加就業機會,並將技術轉移到歐洲,就好像歐洲公司在中國的投資般。
在北京,外交部表示,支持中歐企業基於市場原則開展貿易投資合作,但反對實行保護主義。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反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強制技術轉讓,反對干預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反對以提升競爭力為名,採取保護主義歧視性做法。」
而早前荷蘭政府凍結生產汽車和電子設備晶片的安世半導體旗下資產,當地法院周二公布裁決,表示擔心安世將技術轉移予母公司中國的聞泰科技。聞泰科技去年12月被列入美國出口管制的實體名單,而在上個月名單更擴大至相關企業的子公司。
裁決亦指出,美國代表6月跟荷蘭方面會晤時表示,要更換安世中國籍的行政總裁,才能豁免列入實體名單。不過荷蘭貿易部長德弗里斯表示,凍結的決定是基於安世的管治缺陷,並沒有受任何國家施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