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內地民眾經常指「看病難」,其中一個問題是,醫院總是大排長龍,小病隨時等到變大病。近年北京就提倡社區首診,鼓勵民眾有病時先去社區醫療機構看診,嚴重的話再轉介,不過民眾的習慣始終不變。
朝陽醫院門診部平日下午照樣人山人海。為了看診配藥,各個櫃位大排長龍。
距離朝陽醫院五分鐘車程,在住宅小區內的光華醫院,完全是另一個景象。院內連走廊燈都沒有開,冷冷清清。醫院規模小,連病人也少很多,不用花長時間排隊,就可以做檢查、見醫生和配藥。而選擇來這裡看病的人,另有盤算。
北京七年前與深圳廣州率先啟動社區首診制,在小區設立醫療單位,讓民眾就近求醫。不過按市衛計委數字,去年超過兩億人次的門診病人,選擇去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只有兩成左右,八成仍然前往各大醫院。而按外國經驗,情況應該相反。
當年有份參與計劃的官員認為,問題根源是民眾都想看專科醫生,不相信全科醫生。
北京市衛生局前副局長鄧小虹建議,強制民眾先去社區醫院診症,再按情況轉介,否則醫保就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