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AI人工智能已經廣泛應用在人類生活當中,內地多間大學都投入研究資源,令到這些科技產品中看亦中用。
《澎湃新聞》報道,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湖北武漢揭幕,其中武漢大學研發的智能仿生魚,游泳姿態同真魚差不多,已經投入長江生態保護工作,可以實時採集十八項數據。
魚缸中的錦鯉和兩條分別藍色和紅色的智能仿生魚,幾可亂真,智能仿生魚用了柔性矽膠材料製造和仿生流體力學設計,能精準模擬十二種淡水魚的游泳姿態。
它頭部搭載多光譜傳感陣列,可以實時採集水中的酸鹼值、溶氧等十八項生態指標,充滿一次電就能續航48小時。它擁有可以避開障礙物的傳感器,以每秒1.2米的速度執行生態任務,在長江中游設置的三十個監測點累計傳送了超過50TB數據。
武漢大學交叉學科團隊花了五年時間,克服智能仿生魚的技術難關,下一代產品將集成聲吶通信與AI識別系統,計劃拓展應用至海洋科考、海底管線巡檢等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