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外部需求疲弱影響,不論由官方或滙豐編製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均有轉差迹象。有分析預期,內地於未來數月,有可能推出更多措施刺激經濟。
由滙豐編製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受外需影響,4月終值跌至50.4,較初值的50.5及3月終值的51.6差。
新出口訂單分項指數降至48.4,是今年以來首度出現收縮。據受訪廠商反映,原因是美國、亞洲及歐洲等主要出口市場需求減弱。
滙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指,受外需惡化及去庫存壓力增加夾擊,內地經濟復蘇步伐緩慢,內地於未來數月,或會推出更多措施刺激經濟。
內地早前公布,上月官方PMI跌至50.6,略遜預期,主要受新出口訂單減少拖累,有分析認為,內地可從財政政策方面入手,刺激製造業表現。
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師陶冬指出,官方PMI數據遜預期,反映市場對經濟前景過分樂觀。陶冬相信,中央不會即時加大基建投資,預期經濟增長會逐步轉差,而今年夏季,內地信貸及樓市政策有機會鬆綁。
高盛及德意志則認為,PMI數據可能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德意志指,雖然4月及5月經濟復蘇步伐緩慢,但相信下半年有望加快,並預期內地下半年經濟增長達8.4%。
另外,美銀美林表示,官方PMI數據主要受新出口訂單下跌影響,估計第二季主要經濟指標將會有適度增長,整體貨幣及財政政策會保持適度,並認為內地毋須推出額外刺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