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中國經濟】野村:不做好兩件事 通縮恐長期存在

【中國經濟】野村:不做好兩件事 通縮恐長期存在

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中國經濟】野村:不做好兩件事 通縮恐長期存在

【Now新聞台】內地上月擺脫通縮,官媒認為在政策帶動下,未來內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有望改善。不過,有大行表示,若未能解決持續的房地產危機,以及推動結構性改革,通縮仍有可能長期存在。

內地6月CPI回升,扭轉之前4個月跌勢。

官媒《上海證券報》發表文章引述分析指,內地CPI上半年仍處於較低水平,反映物價穩中偏弱,內需有待進一步提振,但在一系列增量及存量政策,尤其整治「內捲」式競爭政策逐步落地,會對相關行業價格起支撐作用,CPI未來有望改善,並自低位溫和回升。

花旗認為,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跌勢加劇,抵銷CPI回升帶來的驚喜,從分項指數來看,貴價物品價格變動不大,認為需要有更多數據及政策支持,才可確認對通脹的預期。

野村看法則較悲觀,認為6月PPI下跌,反映要進一步推進供給側改革,抑制產能過剩及價格競爭,並認為7月初內地召開整治行業產能過剩會議,對提振通脹作用有限,因為持續的通縮壓力,除供應過剩,亦跟內需疲弱及外部需求減少有關,若不能有效解決房地產危機及推動結構性改革,通縮或長期存在,該行進一步下調下半年及全年PPI預測,分別降至跌2.3%及跌2.5%。

摩根士丹利亦認為,中國短期實現經濟再平衡,以及推動重現通脹仍具挑戰,預期在出口放緩及第4季高基數效應下,CPI下半年將繼續錄得溫和增長,但PPI仍會持續下跌。

此外,高盛亦下調今年PPI預測,對於下周公布的貿易數據,該行指,非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顯著上升,個別地區如南韓5月至6月對中國出口較預期強勁,估計中國6月出口按年升6%,進口則由跌轉升。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