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中美副外長周四通電話,一致認為保持溝通渠道暢通非常重要,而為了規避關稅戰的不確定性,美國進口商急建「保稅倉」囤積中國貨,期待之後關稅下降,才將貨物出倉及繳稅。
特朗普政府向外國貨開展的關稅戰暫緩,但由於稅率仍然不確定,由中國等入口貨品的美國公司都選擇將貨品先放置在美國的保稅倉,待混亂的關稅措施變得明確。這種貨倉經海關核準,入境貨品毋須立即支付關稅,到貨物搬出才會計最新的稅率,最長可以存放5年。
現時由服裝到汽車零件等進口貨品「塞爆」保稅倉,美國1700個保稅倉很多都已經爆滿。供不應求導致租金飆升,去年租保稅倉的價格是普通貨倉的2倍,但現時已經升至4倍。路透社引述4個消息人士報道,美國進口商正紛紛向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申請擴建保稅倉。
紐約的LVK物流公司預計,審批擴建保稅倉需時3至4個月,但增建以及將貨品存於保稅倉亦有風險,若90日的額外關稅暫緩期後關稅大幅上升的話,到時將貨品運出,就要支付比現時更貴的關稅。
中美月中在日內瓦經貿會談後互降關稅,美國將向中國貨加徵145%關稅降至30%,並將24%關稅暫緩90日。
外交部周五表示,副外長馬朝旭在周四與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蘭道通電話,就中美關係及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交換了意見,雙方同意繼續保持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