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日本開始第二輪核污水排放,港府繼續禁止日本十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本台拿了被禁都縣出產的海產回港化驗,與本港海產對比,結果顯示它們的核素含量都處於同一正常水平。有專家認為禁令合適,入口商則希望不要再擴大。
這些新鮮海產全部是「日本限定」,因為牠們都是在港府實施禁運的十個都縣出產。
核污水排放了一周後,我們在福島縣的超級市場買了宮城縣的鯛魚及福島縣的北寄貝,再將牠們放在裝著冰袋的膠箱保溫。
記者鄔卓然:「這盒海產用膠紙封好了後,將會跟著我由日本空運直送香港,拿去化驗。」
回到香港,再在街市買同類的海產對比。
待核污水第一輪排放結束,再在福島縣的超級市場買海產,上次的海產無貨,就買了福島縣產的鰈魚及同屬甲殼類的蟹回來,拿到輻射管理局認可的實驗室化驗。
三批海產都驗了四種核素的含量,分別是碘131、銫134、銫137及鉀40,結果顯示,碘及銫都低於實驗室可量度水平,即牠們的含量分別至少要再多約50倍及300多倍,才有機會超出食安中心採用的國際標準。
自然界本身存在的鉀40,日本魚及本地魚都處於同一正常水平,人體吃了都可以正常排出。
曾任港大輻射防護主任約十年的實驗室負責人指,即使這麼「好運」,吃了受輻射污染的海產,只要數量不多,不會有太大問題。
實驗室總監林延暢:「隨機拿回來的這幾個樣本,全部都沒有(驗出輻射量),證明可能在當地市場上應該很多樣本都不受污染,到日本公幹或旅遊短時間進食些少,我認為不用太過擔心,都跟我們拿的樣辦一樣,你到餐廳享用的一盤,可能都跟我們拿回來的樣辦一樣,一點都沒有。」
核學會主席陸炳林:「我們現時就較保守,我認為(禁令)都是合適的。他們(政府)視乎日本食物進口檢測到的結果,可能再做一些風險評估,然後再決定是否放寬(禁令),我相信加大未必會。」
有為過千間高級餐廳進口日本魚生的批發商指,他們的來貨每日受食環署用機器快速掃描檢查輻射量,再抽樣化驗。
日本食品批發商執行董事高俊傑:「我認為現時檢測程序已非常嚴謹,亦很足夠讓市民安心,我們每天都以噸計入口海產由日本來港,它檢查完無問題、無超標才能放貨,交到餐廳讓市民食用。暫時應該比較嚴謹檢測也是好,希望不要再收緊或加強。」
批發商指,禁令只影響他們半成貨源,對生意影響不大,但市民對日本貨心理擔憂等因素,卻令他們的生意比疫情時下跌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