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足本全文】國新辦發表《攜手構建人類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白皮書(二)

【足本全文】國新辦發表《攜手構建人類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白皮書(二)

【Now新聞台】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發表《攜手構建人類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白皮書,全文第二部分如下:

四、既有目標方向,也有實現路徑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從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大勢出發處理當代國際關係的中國智慧,是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是應對21世紀的各種挑戰的中國主張。理念引領行動,方向決定出路,國際社會應當攜手努力,把宏偉藍圖變成路線圖,一步一個腳印把美好願景變為現實。

 

  (一)推動新型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契合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的時代潮流。歷史上的經濟全球化,促成了貿易大繁榮、投資大便利、人員大流動、技術大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經濟全球化也積存了不少問題和弊端,出現「回頭浪」。目前的經濟全球化模式,難以反映廣大發展中國家呼聲、體現廣大發展中國家利益;「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和「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零和博弈,造成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以及發達國家內部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個別國家把內部治理問題歸咎於經濟全球化,歸咎於其他國家,動輒採取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主義,破壞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消費鏈,導致現有國際貿易秩序紊亂甚至衝突。

  推動新型經濟全球化,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要求。各國應該堅持開放的政策取向,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反對「築牆設壘」,反對單邊制裁、極限施壓,推動各國經濟聯動融通,共同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各國應該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促進全球經濟進一步開放、交流、融合,推動形成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讓各國人民共享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增長成果。

  開放應是雙向奔赴,不能是單行道,不能一邊要求別的國家開放,一邊關閉自己的大門。一些國家總想對中國實行「脫鉤斷鏈」,構築「小院高牆」,最終只會反噬自身。一些人炒作要「降依賴」「去風險」,這樣的做法實質是製造新的風險。防風險和合作不是對立的,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風險,不發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如果以「去風險」「降依賴」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就是在去機遇、去合作、去穩定、去發展。

  當前正在發生的以人工智能為標誌的科技革命,將對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和人類社會發展產生難以估量的深刻影響。要探索建立相關規則和標準,既有利於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又堅守人類安全底線,還要平衡照顧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利益,確保技術創新在法治軌道和公認的國際準則基礎上運行,由人類主導、為人類服務、符合人類價值觀。

 

  (二)走和平發展道路

 

  歷史告訴我們,一個國家要發展繁榮,必須把握和順應世界發展大勢,反之必然會被歷史拋棄。當今世界的潮流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的老路不僅走不通,而且一定會碰得頭破血流,和平發展道路才是人間正道。

  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中國歷史上曾經長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沒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國的記錄。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對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的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強調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中國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不干涉別國內政,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中國在政策上是這樣規定的、制度上是這樣設計的,在實踐中更是一直這樣做的。

  世界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氣一樣,就像萬物生長需要陽光一樣。和平發展道路對中國有利、對世界有利,我們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堅持這條道路。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也希望其他國家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各國只有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才能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只有大家都走和平發展道路,國與國才能和平相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有希望。

 

  (三)構建新型國際關係

 

  新型國際關係之所以新,在於走出了一條國與國交往的新道路,開闢了不同文明、不同制度國家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的世界歷史新篇章,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了條件。

  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應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原則。相互尊重,就是堅持以誠待人,平等相待,反對強權政治和霸凌主義。公平正義,就是各國應摒棄單純的物質主義取向和競爭至上法則,確保不同的國家都能獲得平等的發展權利和機會。合作共贏,就是各國應摒棄一味謀求自身更大利益的理念,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各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時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基礎在於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係。中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促進大國協調和良性互動,推動構建和平共處、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格局。堅持親誠惠容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

  大國是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關鍵因素。大國之大,不在於體量大、塊頭大、拳頭大,而在於胸襟大、格局大、擔當大。大國要以人類前途命運為要,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擔負更大責任,而不是依仗實力對地區和國際事務謀求壟斷。大國要加強協調和合作,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堅持換位思考和相互理解,對小國要平等相待。通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才能避免跌入「修昔底德陷阱」,找到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正確相處之道,實現不同文明、不同社會制度國家求同存異、共同發展。

 

  (四)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小圈子的多邊主義」是集團政治,「本國優先的多邊主義」是單邊思維,「有選擇的多邊主義」是雙重標準。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中國反對一切形式的單邊主義,反對搞針對特定國家的陣營化和排他性「小圈子」,反對打著所謂「規則」旗號破壞國際秩序、製造「新冷戰」和意識形態對抗的行徑。

  中國始終堅定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定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當今世界發生的各種對抗和不公,不是因為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過時了,而恰恰是由於這些宗旨和原則未能得到有效履行。中國堅持世界只有一個體系,就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只有一個秩序,就是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只有一套規則,就是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中國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就是全球事務要由大家一起商量,治理體系要由大家一起建設,治理成果要由大家一起分享,讓各國成為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

 

  (五)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

 

  中國提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以寬廣胸懷理解不同文明對價值內涵的認識,尊重不同國家人民對自身發展道路的探索,弘揚中華文明蘊含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超越所謂「普世價值」的狹隘歷史局限,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追求。

  和平發展是共同事業。貧瘠的土地上長不成和平的大樹,連天的烽火中結不出發展的碩果。要解決好各種全球性挑戰,根本出路在於謀求和平、實現發展。公平正義是共同理想。任何國家都不能在世界上我行我素,搞霸權霸道霸凌。民主自由是共同追求。不存在定於一尊的民主,更不存在高人一等的民主。民主不是可口可樂,一國生產原漿,全世界一個味道;民主不是裝飾品,而是要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試圖壟斷民主「專利」、強行劃定民主「標準」,炮製「民主對抗威權」的偽命題,挑動政治制度與意識形態之爭,是假借民主之名的偽民主。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不是要把哪一家的價值觀奉為一尊,而是倡導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充分尊重文明的多樣性,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

  人類社會越發展,越要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各國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摒棄傲慢與偏見,加深對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異性的認知,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諧共生;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既讓本國文明生機盎然,也為他國文明發展創造條件,讓世界文明百花園群芳競艷;應開放包容、互學互鑒,努力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積極汲取其他文明的養分,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應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不斷吸納時代精華,用創新為文明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五、中國既是倡導者也是行動派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10年來,中國用篤定的信念和扎實的行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

 

  (一)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是中國為世界提供的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秉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沿著高質量發展方向不斷前進,從夯基壘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發展,奏響「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的交響樂,搭建了各方廣泛參與、匯聚國際共識、凝聚各方力量的重要實踐平台。

 

  政策溝通不斷深化,截至2023年7月,全球超過四分之三的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合作文件。中國分別於2017年、2019年成功舉辦首屆和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今年將舉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凝聚起攜手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最大合力。設施聯通不斷加強,「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以新亞歐大陸橋等經濟走廊為引領,以中歐班列、陸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為骨架,以鐵路、港口、管網等為依託的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佈局不斷完善。貿易暢通不斷提升,世界銀行發佈的《「一帶一路」經濟學》報告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全面實施將使參與國間的貿易往來增加4.1%。到2030年,「一帶一路」倡議每年將為全球產生1.6萬億美元收益。資金融通不斷擴大,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相繼成立,已為數百個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民心相通不斷促進,一條條「幸福路」、一座座「連心橋」、一片片「發展帶」在共建國家不斷湧現,菌草、水井、雜交水稻等「小而美、見效快、惠民生」項目扎實推進,不斷增進共建國家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中巴經濟走廊啟動10年來為巴基斯坦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中老鐵路實現了老撾人民「變陸鎖國為陸聯國」的夙願,雅萬高鐵成為東南亞國家首條實現350公里時速的鐵路,蒙內鐵路拉動了當地經濟增長超過2個百分點,馬拉維600眼水井成為潤澤當地15萬民眾的「幸福井」,中歐班列「鋼鐵駝隊」助力中國與歐洲雙向奔赴,「魯班工坊」幫助塔吉克斯坦等國家年輕人掌握了職業技能,健康、綠色、數字、創新等領域合作蓬勃發展。

 

  這一倡議是經濟合作倡議,不是搞地緣政治聯盟或軍事同盟,不針對誰也不排除誰;是開放包容進程,不是要關起門來搞「小圈子」或者「中國俱樂部」;是中國同世界共享機遇、共謀發展的「百花園」,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後花園;是各方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所有感興趣的國家都可以加入進來,共同參與、共同合作、共同受益。

 

  國際社會高度評價這一倡議,認為「一帶一路」不是簡單的一條路或一條經濟帶,而是讓全人類共同進步的倡議,為各國共同發展開闢了新道路。「一帶一路」倡議助推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進程,促進跨大洲協力合作進入新時代。

 

  (二)落實「三大全球倡議」

 

  人們普遍認識到,和平穩定、物質豐富、精神富有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追求。發展是安全和文明的物質基礎,安全是發展和文明的根本前提,文明是發展和安全的精神支撐。中國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從發展、安全、文明三個維度指明人類社會前進方向,彼此呼應、相得益彰,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依託,是解答事關人類和平與發展重大問題的中國方案。

  ——中國提出全球發展倡議,發出了聚焦發展、重振合作的時代強音,為破解發展難題、推進全球發展事業貢獻中國力量。全球發展倡議,最根本的目標是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最核心的要求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最重要的理念是倡導共建團結、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發展伙伴關係,最關鍵的舉措在於堅持行動導向,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共建全球發展共同體。

  中國主持召開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提出落實倡議的32項重要舉措,包括創設「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總額為40億美元;啟動中國-聯合國糧農組織第三期南南合作信託基金,並將加大對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投入。兩年來,全球發展倡議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響應,落實機制不斷健全,務實合作逐步落地,共同應對糧食安全、減貧、能源安全等突出問題。全球發展促進中心順利運轉,全球發展倡議項目庫不斷擴大,200多個合作項目開花結果。同時,中方發佈《全球發展報告》,推動建立全球發展知識網絡,為破解發展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支持全球發展倡議,70多個國家參與在聯合國成立的「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

  中國堅持以自身發展促進世界發展。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14億多中國人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意味著幾乎再造一個相當於現有發達國家規模總和的市場,為各國各方共享中國大市場提供更多機遇。中國開創性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辦好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等重大展會。推動各國各方共享中國制度型開放機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實施外商投資法及相關配套法規、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等,持續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高質量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

  中國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全球南方」的一員,中國力所能及地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幫助受援國提高發展能力。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同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兒童基金會、難民署、世界衞生組織、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等近20個國際組織開展合作,在埃塞俄比亞、巴基斯坦、尼日利亞等近60個國家實施了130多個項目,聚焦「小而美、惠民生」,涵蓋減貧、糧食安全、抗疫、氣候變化等領域,受益人數超過3000萬人。積極推動並全面落實二十國集團緩債倡議,在二十國集團緩債倡議中貢獻最大,同19個非洲國家簽署緩債協議或達成緩債共識,幫助非洲減緩債務壓力。

  中國堅定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已經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同2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1個自貿協定。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係協定》,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提升金融標準和國際化水平,更好實現中國和其他國家利益融合。

 

  ——中國提出全球安全倡議,目的是同國際社會一道,弘揚聯合國憲章精神,倡導以團結精神適應深刻調整的國際格局,以共贏思維應對各種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風險挑戰,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共贏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

  2023年2月,中國正式發佈《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進一步闡釋了倡議核心理念與原則,明確了倡議重點合作方向,並就倡議合作平台和機制提出建議設想,展現了中國對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擔當、對守護全球安全的堅定決心。全球安全倡議是國際公共產品,服務的是全世界人民的利益,維護的是全世界人民的安寧。

 

  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堅持通過談判協商方式處理同有關國家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以談判協商方式同14個陸上鄰國中的12個國家和平解決陸地邊界問題,並完成中越北部灣海域劃界。忠實履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職責和使命,是聯合國第二大會費國、聯合國第二大維和攤款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第一大維和行動出兵國。30多年來,中國已派出維和人員5萬餘人次,赴2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成為聯合國維和的關鍵力量。中方累計派出45批100餘艘次艦艇在亞丁灣-索馬里海域為7000餘艘中外船隻護航。

  面對此起彼伏的熱點問題,中國始終致力於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推動朝鮮半島、巴勒斯坦、伊朗核、敘利亞、阿富汗等國際地區問題解決。在烏克蘭問題上,中方積極勸和促談,先後提出「四個應該」「四個共同」「三點思考」的主張,發佈《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派出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就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同有關各方廣泛接觸和交流。在中國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實現歷史性和解,為地區國家通過對話協商化解矛盾分歧、實現睦鄰友好樹立了典範,有力引領了中東地區「和解潮」。

  中國積極致力於同各方開展反恐、生物安全、糧食安全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在二十國集團框架下提出國際糧食安全合作倡議,推動通過《金磚國家糧食安全合作戰略》。正式啟用中國-太平洋島國防災減災合作中心,是中國在倡議框架下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非傳統安全挑戰的又一有力行動。

 

  ——中國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全球文明倡議向全世界發出增進文明交流對話、在包容互鑒中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真摯呼籲,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了精神動力。

  中國召開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廣泛開展雙多邊政黨交流合作活動,推進形式多樣的民間外交、城市外交、公共外交。持續深化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合作,中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達43個。

  中國舉辦中國意大利文化和旅遊年、中國希臘文化和旅遊年、中國西班牙文化和旅遊年等30餘個大型文化和旅遊年(節),推動金磚國家文化部長會議等16個多邊交流合作機制和25個雙邊合作機制不斷發展,持續舉辦「阿拉伯藝術節」、「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等主場文化活動,「歡樂春節」連續舉辦二十餘年,2017年在130餘個國家舉辦約2000場活動,在全球舉辦「茶和天下」·雅集等品牌活動。推動「一帶一路」文化和旅遊交流,實施「文化絲路」計劃,建立絲綢之路國際劇院、博物館、藝術節、圖書館、美術館聯盟。同各國建立了約3000對友好城市(省州)關係。開展「你好!中國」入境遊推廣工作。

 

  國際社會積極評價「三大全球倡議」,認為這體現了中國的全球視野和與日俱增的國際影響力,為當前人類面臨的難題提供了綜合性解決方案。全球發展倡議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高度契合,尤其呼應了廣大發展中國家追求發展的心聲;全球安全倡議秉持共同安全理念,重視綜合施策,堅持合作之道,尋求可持續安全,為應對國際安全挑戰貢獻智慧;全球文明倡議倡導所有國家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有助於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

 

  (三)與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共同行動

 

  中國提出一系列構建地區和雙邊層面命運共同體倡議,與有關各方共同努力,凝聚共識,拓展合作,為地區和平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

  中非命運共同體是最早提出的區域命運共同體,堅持真誠友好、平等相待,義利相兼、以義為先,發展為民、務實高效,開放包容、兼收並蓄,成為中國與地區國家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典範。中阿、中拉、中國-太平洋島國等命運共同體建設蹄疾步穩,成為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攜手共進的生動寫照。

  周邊命運共同體不斷落地生根,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持續推進,中國-東盟合作在東亞區域合作中最富成果、最具活力、最有實質內容,雙方政治互信不斷提高,高層往來頻密,建立了近50個領域和機構的對話合作機制。瀾滄江-湄公河國家命運共同體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成果豐碩,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成功召開首屆中國-中亞峰會、成立中國-中亞元首會晤機制,為地區和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在雙邊層面,中國正在同越來越多的友好伙伴構建不同形式的命運共同體。中國同老撾、柬埔寨、緬甸、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巴基斯坦、蒙古國、古巴、南非等國家就構建雙邊命運共同體發表行動計劃、聯合聲明或達成重要共識,同中亞五國雙邊層面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全覆蓋,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實踐成果噴湧而出,實實在在地推動了當地發展建設,促進了民生福祉。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生機勃勃、開放包容的體系。不同地理區域、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經濟體量、發展階段的國家,只要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理念,就可以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加強合作、謀求共贏。中國將同越來越多的地區和國家攜手努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推動各國發展事業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應有貢獻。

 

  (四)為各領域國際合作注入強勁動力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直指當今世界面臨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在衞生健康、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等領域提出豐富主張,轉化為具體行動,為解決世界性難題作出了中國的獨特貢獻。

  面對肆虐的新冠疫情,中國提出構建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中國站在國際抗疫合作「第一方陣」,開展全球緊急人道主義救援,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和支持。秉持疫苗公共產品「第一屬性」,最早承諾將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最早支持疫苗研發知識產權豁免,最早同發展中國家開展疫苗合作生產。擔當疫苗公平分配「第一梯隊」,以自己的堅定承諾和實際行動為人類健康事業貢獻中國力量。

  面對混亂失序的網絡空間治理,中國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積極參與聯合國網絡安全進程,支持聯合國在網絡空間全球治理中發揮核心作用。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成立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為全球互聯網共享共治搭建平台。發起《全球數據安全倡議》,分別同阿拉伯國家聯盟、中亞五國發表《中阿數據安全合作倡議》及《「中國+中亞五國」數據安全合作倡議》,推動全球數字治理規則制定。推動完善深海、極地、外空等新疆域的治理規則,確保各國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在制定新疆域治理新規則時,充分反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和訴求。

  面對核安全全球治理的根本性問題,中國提出打造核安全命運共同體,堅定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促進和平利用核能,秉持理性、協調、並進的核安全觀。為應對不斷上升的核衝突風險,中國推動五核國領導人共同發表聯合聲明,重申「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積極倡導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是唯一公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的核國家。

  面對日益複雜的海上問題,中國提出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始終致力於通過對話協商和平解決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同東盟國家簽署和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持續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提出共建藍色經濟伙伴關係,加強海上互聯互通建設。堅持走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合作之路,同海上鄰國積極探討資源共同開發。

  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氣候挑戰,中國先後提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地球生命共同體等重要理念。中國積極推動經濟發展轉型,承諾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構建完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中國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潔發電網絡,貢獻了本世紀以來全球25%的新增綠化面積,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超過6%的經濟增長,成為全球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最多的國家。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倡導國際社會全面有效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盡己所能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與39個發展中國家簽署46份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諒解備忘錄,為12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約2300名氣候變化領域的官員和技術人員。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主席國,全力推動會議成功舉行,率先出資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推動達成「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無論是應對眼下的危機,還是共創美好的未來,各國都需要同舟共濟、團結合作。面對深刻而宏闊的百年大變局,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呼籲各國秉持命運與共理念,充分溝通協商,共擔治理責任,形成應對全球性問題的廣泛共識和一致行動,為人類邁向光明未來注入信心和動力。

 

  結束語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和實踐,已經在國際上凝聚起團結合作的廣泛共識,匯聚起應對挑戰的強大合力。展望未來,這一理念必將煥發出愈發鮮明的真理力量、更為彰顯的引領作用和超越時空的思想偉力,為人類社會開闢共同發展、長治久安、持續繁榮的美好願景。人類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光明的前途不會自動到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是一個美好願景,也是一個歷史過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實現。

  實現這個美好願景,信心和決心是首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不可阻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同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風順,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需要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相向而行。不能因現實複雜而放棄夢想,也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

  實現這個美好願景,格局與胸懷是基礎。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喚大胸懷。面對共同挑戰,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人類只有和衷共濟、和合共生這一條出路。各國只有加強協調和合作,把本國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國人民利益統一起來,才能共同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方向前行。

  實現這個美好願景,擔當與行動是關鍵。大道至簡,實幹為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賴於各國共同行動。各國應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積極做行動派、不做觀望者,加強對話、凝聚共識、促進和平、推動發展、完善治理,開展全球行動、全球應對、全球合作。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前方的路縱然曲折,但也充滿希望。只要世界各國團結起來,共行天下大道,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正確方向,一起來規劃,一起來實踐,一點一滴堅持努力,日積月累不懈奮鬥,就一定能夠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共同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完)

  1. 更多
  1. 孫東:河套香港園區擬設電子圍欄規管樣本在範圍內使用
    孫東:河套香港園區擬設電子圍欄規管樣本在範圍內使用
    21小時前
  2. 譚耀宗:商界投資須考慮改革創新
    譚耀宗:商界投資須考慮改革創新
    6分鐘前
  3. 范鴻齡:考慮設渠道讓員工機密地反映意見
    范鴻齡:考慮設渠道讓員工機密地反映意見
    8分鐘前
  4. 立陶宛新總理帕盧茨卡斯:對與北京修復關係持開放態度
    立陶宛新總理帕盧茨卡斯:對與北京修復關係持開放態度
    57分鐘前
  5. 普京稱俄羅斯將續測試新型導彈 包括在實戰中測試
    普京稱俄羅斯將續測試新型導彈 包括在實戰中測試
    57分鐘前
  6. 美國經濟數據亮麗 推動道指再創收市新高
    美國經濟數據亮麗 推動道指再創收市新高
    1小時前
  7. 路透:美國將收緊對中國的出口限制
    路透:美國將收緊對中國的出口限制
    1小時前
  8. 英國王后卡米拉因病再次缺席王室活動
    英國王后卡米拉因病再次缺席王室活動
    1小時前
  9. 美國加州有兒童感染H5N1禽流感 為美國首宗兒童感染個案
    美國加州有兒童感染H5N1禽流感 為美國首宗兒童感染個案
    1小時前
  10. 歐洲股市三大指數全線向上
    歐洲股市三大指數全線向上
    1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