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銀行近年銷售不少理財產品,其中華夏銀行被指代理銷售一項理財產品「爆煲」,令客戶蒙受大額損失。數十名客戶繼續留守在分行,指華夏副行長李翔表示今日(周二)會到場解決事件。
數十名華夏銀行客戶,因為購入由華夏職員推介的一款理財產品,蒙受大額損失,雖然天寒地凍,但仍留守在分行,目的是等待管理層一個交代。
事件被指是「雷曼迷債」的內地版。報道指,截止11月底止,第一期投資損失已達4000萬元,而有關產品的銷售總額高達逾億元人民幣。
其中一名客戶表示,其投資額達600萬元人民幣,他強調,必須討回公道,但銀行方面一直拒絕承認責任。
華夏銀行早前發聲明指,相關「中鼎財富」理財產品,並非由他們發行,亦不是由該行代理銷售,只是員工違規私下推介,並指警方已立案調查。不過,華夏的客戶強調,產品是跟華夏有關,他們應作出賠償。
事件令市場憂慮理財產品問題只是冰山一角,擔心其他內地銀行的理財產品,未來會陸續出現問題。
不過,有分析相信,今次華夏銀行事件僅屬個別事件,毋須過分擔心其他大型中資銀行將會出現同樣情況。
據人民銀行年初一份金融穩定報告顯示,內地整體理財產品規模達40000億元人民幣,截至到年中,規模已增至60000億元人民幣,引起監管當局關注相關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