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瑞銀(UBS)收購瑞信(Credit Suisse)後,有分析認為,未知風暴是否已經過去。市傳高盛因應瑞信債券減值展開索償。
在瑞銀同意收購瑞信後,美國聯儲局聯、歐洲央行及英倫銀行等,合共6家全球主要央行,聯手增加向金融體系提供流動性,將7日期美元互換操作頻率,從每周加密至每日,最少持續至4月底。
不過,花旗認為收購交易存在較大執行風險。
著名經濟學家安聯首席經濟顧問埃利安則指出,瑞銀倉促收購瑞信,並非最佳但是最合理的方案,不過,未能確定風暴是否已經過去。
埃利安說:「這不是最佳解決方案,但較另外兩個選項理想,即國有化或嘗試關閉銀行,但這是充滿矛盾。」
在瑞銀收購瑞信的交易中,瑞信160億瑞郎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全數減值,觸發部分亞洲區內銀行AT1債券錄得歷來最大跌幅。
摩根資產管理預期,收購有助股市止跌,但亦衍生出另一些問題。
摩根資產管理首席投資官米歇爾說:「在債券市場,我們知道額外一級資本債券是銀行資本結構的支柱,我們一直希望知道會否有事件導致這些可自我拯救的債券亦需被拯救。」
據《彭博》引述消息指,高盛已通知客戶,計劃就有關債券完全減值展開索償。
有基金經理批評,債券投資者理應較股東獲得更周全的保障,但今次安排完全不合理,認為股東最終得到「零」。
除債券持有人,有分析認為,瑞士監管機構亦是拯救瑞信行動的輸家,成為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首個被迫出手拯救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監管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