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亞洲開發銀行調低亞洲發展中國家及地區本年度經濟增長預測,因為中國的清零抗疫政策產生漣漪效應,打亂供應鏈並損害經濟發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席格奧爾基耶娃亦稱,將進一步調低全球經濟增長預測。
亞洲開發銀行周四發表報告,將包括大中華地區和南韓,還有中亞、東南亞、南亞和太平洋島國在內的46個亞洲發展中國家及地區本年度整體經濟增長預測,由四月時估計的5.2%,調低至4.6%。
其中中國經濟增長預測,由5%調低至4%。報告指出,中國堅持清零抗疫政策,多個城市因為有人確診而要封城,再加上近期房地產市場出現的「爛尾樓」危機,令中國經濟增長急劇放緩。而由於區內多條供應鏈都非常依賴中國,所以中國經濟放緩會產生漣漪效應,拖累區內其他國家的經濟。
報告認為在大部分亞洲國家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已消退,不過各國經濟仍遠遠未達到完全和可持續的復甦。
此外俄烏戰爭造成的通脹壓力,還有各國央行的加息潮,都窒礙經濟增長,持續對亞洲經濟復甦構成風險。
另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於下周公布全球經濟增長最新預測,主席格奧爾基耶娃接受日本放送協會訪問時,透露當局將調低預測數字。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席格奧爾基耶娃:「我們看到一些經濟下行風險,而不幸的是,這些下行風險已成為現實。」
格奧爾基耶娃所指的下行風險包括通脹大幅升溫,還有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