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美國哈佛大學一名教授因瞞報參加中國「千人計劃」所獲收入及未有向當局交代詳情,被裁定虛假陳述等罪名成立,判決被視為美國司法部打擊中國滲透美國學術界的一場勝利。
經過五日審訊,波士頓的聯邦法院陪審團裁定,62歲前哈佛大學化學系及化學生物系主任利伯,虛假陳述、提交虛假報稅文件和瞞報海外銀行戶口,共六項罪名全部成立,預料判監少於六個月。
案情指,納米科學專家利伯在2011年,同意成為中國武漢理工大學的「戰略科學家」,並參加簡稱「千人計劃」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
根據三年合約,他每月有5萬美元報酬,並獲得近16萬美元生活津貼和逾150萬美元的研究經費,其中約20萬美元存入在中國的銀行戶口,另外5至10萬美元以現金支付,由中國帶回美國。
參與千人計劃或與外國大學合作本身並無違法,但利伯在2018年回應美國國防部及國家衞生研究院查詢時說謊,否認參與千人計劃,亦未有向稅務部門申報有關收入和沒申報中國的銀行戶口。
去年一月利伯被聯邦調查局拘捕,利伯最初否認參與千人計劃,當調查人員展示合約等證據,他改口說「現在記起了」,坦言很多國家「恃住錢多」,指中國用金錢利誘科學家,又承認自己想透過與中國學府合作,增加同行認同以爭取諾貝爾獎。
利伯發明以納米技術製造電子晶片,直接移植到人體,例如腦部或視網膜,可望帶來生物電子醫學的突破,有力問鼎諾貝爾獎。
他亦是美國司法部打擊學術界洩密及經濟間諜活動的「中國倡議」被起訴的最著名學者,至少24宗同類案件,只有9名被告認罪,其餘被撤控或不獲受理。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不評論美國的司法個案,但指美國司法部門以打擊經濟間諜為名,打壓科學家,破壞中美正常科技交流,強調中國對外人才交流合作,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通行做法並無分別,美國一些政府部門及政客不應對此搞污名化,美方應該做有利於中美科技人文交流合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