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表示,正草擬「港人港地」條款,暫時目標是引用於房協、市建局等公共房屋項目,並且會限制轉售時,只可以賣給港人。分析指,主要非本地人購買的,是私人發展商的項目,質疑有關政策未能夠對症下藥。
內地人來港買樓的情況,近年幾乎每當有大型新盤開售,就會見到。香港地少人多,再加大量外來需求,間接推高樓價。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在接受報章訪問時表示,政府會落實「港人港地」政策,並不存在撤退,現時正草擬「港人港地」條款,將來由房委會、房協、市建局等公共機構發展的房屋項目,會率先受到「港人港地」限制。
又會考慮加入轉售限制,在一定年期之內,二手轉讓只可以賣予港人,避免有人走「法律罅」,又會考慮設禁售期及限制只可以私人名義購買。
張炳良承認,在「港人港地」的政策下,相關單位的升值潛力會受到影響,而在住宅單位供應不足的情況下,非受政策影響的私人住宅單位,價格可能會被搶高,因此要在公共房屋中先行,並要同時增加住宅單位供應,紓緩供求失衡情況。
有分析指,主要內地人購買的是發展商以豪宅定位的新盤,而並非公營房屋,政策根本沒有對症下藥。
有學者更批評,在公營房屋推行「港人港地」政策,反而因為限制多,而影響物業升值潛力,最終與私樓的樓價差距拉闊,影響業主升級換樓的意慾,實際就是減低整個市場的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