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2021年4月22報章A1頭條摘要。
《星島日報》— 馬道立退休後掛名執業 加入英國大狀事務所 任港星英三地仲裁及調解員
《星島日報》得悉,終審法院前首席法官馬道立曾堅定表明退休後不會出任終院非常任法官,已於卸任短短三個月後,即加入英國倫敦 Brick Court Chambers,以非駐所成員形式掛名執業,亦將重返昔日私人執業的Temple Chambers掛名執業,將在香港、新加坡及英國三地擔任仲裁及調解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強調,仲裁員性質與法官相似,可以理解馬道立的選擇,「我唔覺得咁嘅安排有咩值得大驚小怪。」
《文匯報》— 一分鐘要截6個人 「邊個似水魚就劏邊個」
文匯報記者近期深入中介公司臥底體驗籌款員的工作,在組長高壓式管理下,籌款員被要求每分鐘最少截住6名市民推銷捐款計劃。開單是王道,為免全組業績下滑,組長更傾囊相授劏客三招:專揀年過50的女士,以及20歲至40歲男士劏;開場白打悲情牌,吸引路人同情捐款;最後是遮蓋捐款表格上的最低捐款額,盡量氹客多捐幾百元。
《信報》— 人行打救華融 傳購千億爛賬
內地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國華融(02799)債務困局或有機會化解。彭博昨日報道,人民銀行正考慮透過其管理的企業成方滙達,收購華融體系內逾千億元(人民幣.下同)資產,協助華融修復資產負債表,重回處理不良資產的主業。若收購計劃落實,有望緩解債券市場對華融事件惡化的憂慮。
《明報》— 疫下停課少年 電線、樽塞體內「治」不適 醫生:體內異物案增近倍 促注意學童情緒健康
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刊出疫下兩宗罕見的青少年塞異物入體內事件,同樣發生在停課期間,當中有自閉徵狀的12歲男童,將逾70厘米長電線塞入尿道,結果需割開部分陰莖從尿道取走電線;另有15歲少年將長10厘米的洗頭水樽塞入肛門。撰寫報告的醫生稱,疫情下,體內異物案例增加近一倍,半年內已有近20宗,建議政府、家長及學校要注意學童情緒健康。
《大公報》— 大灣區.機遇多 港青三人組 灣區種出未來
三位「90後」港青,畢業後到廣東江門種菜,將「魚菜共生」與「氣霧栽培」技術結合,努力耕耘五年,經歷多番挫折,農產品終於在今年初推出市場。優質高檔菜口感極佳,售價比同類蔬菜貴兩倍,依然十分搶手。港青三人組,勇闖大灣區,踏出創業成功第一步!三人自言是大灣區建設的見證者,也是受益者。
《蘋果日報》— 彭博:債務違約恐損金融健康 人行擬千億救華融
內地最大處置不良資產管理公司中國華融(2799)爆出千億債務危機,市場擔心其多隻美元債可能違約,早前遭投資者大手拋售令債價急跌,對華融的處置方案已成為國際金融市場關注焦點。債務違約危機恐損金融健康,彭博引述知情人士稱,中國人民銀行正考慮通過其管理企業收購華融體系內逾千億「非盈利」資產,惟強調上述救助措施未最終敲定,即交易仍存在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