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新聞智庫】中概股海歸

【新聞智庫】中概股海歸

【Now新聞台】近日有報道指,港交所正接觸在美國上市的網易及攜程,在香港作第二上市,刺激股價曾經造好。有分析認為,美國上市的中資概念股回歸香港上市,會是今年股市的主題,有甚麼因素促成?

隨着去年底阿里巴巴回歸,市場憧憬會有更多中概股來港第二上市。

根據港交所的上市規定,中概股需首先於紐約交易所、納斯達克等市場作主要上市,撇除收益要求,企業市值至少要有400億港元,才能在香港第二上市。

目前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市場上一般稱為「中概股」,有近200家,當中有超過20間符合市值400億元的要求。不少港人熟悉的企業亦榜上有名,例如互聯網公司百度及網易,社交媒體平台陌陌及微博,京東、唯品會及拼多多等電商平台,還有餐飲、旅遊、教育及影片平台等企業。

當地資金對這些企業而言可謂舉足輕重,合共涉資逾2600億美元。當中有6間企業,美國投資者的持股量達一半,例如百度有百分之50.2,相當於177億美元的股權,由美國投資者持有。

促使中概股回歸的因素,包括反覆不穩的中美關係。有分析指,即使中美雙方達成首階段貿易協議,戰線仍有機會伸延至金融戰。去年九月彭博曾報道,華府計劃要求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在美國除牌,以及限制當地的退休基金投資中國企業,美國官方已經否認。

高盛曾發表報告指,美國大型基金等不同投資者,透過不同途徑持有中國股票,總額7850億美元,相當於六萬億港元以上。假如禁令最終成真,將會有大量美元從內地企業流走,大大打擊中國的外滙儲備。

另外,去年六月時,亦有美國國會議員魯比奧等,指中國企業往往不願在審計方面配合美方,有隱瞞帳目的問題,於是提出議案,要求加強對在美國上市中國企業的監管,當中包括規定企業要向當局公開會計帳目及審計報告,若發現違反規定,相關企業將被退市,並在三年內不得重新上市。這些新措施一旦通過,將令到內地企業在美國上市的成本大增。

有分析認為,若更多中概股加快回流來港上市,本港作為中國境外集資中心的地位,將會更加重要。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