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香港今年第一季經濟增長只有百分之0.5,增速是近十年來最慢。
經濟增長又即是本地生產總值,GDP。究竟GDP如何計算出來?
GDP是指一個經濟體內,所有居民在一年或一個季度內,未扣除固定資本開支的生產總值。
根據國際標準,居民身分可以是個人或機構,個人而言,是指在該經濟體的經濟領域居留或打算居留至少1年;機構的定義則是指在有關區域經營業務,與個人原本國籍及機構的註冊地無關。
GDP可以從三方面計算,包括「生產」、「收入」及「開支」,透過不同角度,了解當地GDP的組成。
雖然理論上GDP數字只有一個,但由於三個計算方式,採用的資料來源不同,因此GDP可能出現統計差額,而香港主要採用「生產面」及「開支面」。
生產面以淨產值計算,淨產值是以生產總值減去中間投產消耗所得出的增加價值來量度,以避開將所有生產單位的生產總值加起來所重複計算的金額。以麵包作為例子,麵包的價值包含麵粉及雞蛋等原材料,因此計算麵包的增加價值時,要減去原材料等中間投產消耗。
開支面則將私人消費、投資、政府支出以及淨出口相加。私人消費亦即消費者物品上的支出,包括車費、午餐費等私人消費。
私人投資是生產者物品上的支出,例如樓宇和建造廠商購買廠房、機器等,而未能出售的物品將會當成存貨,同樣計算在私人投資內。
政府支出包括基建、國防等,但不包括津貼等轉移支付,避免重複計算。
至於淨出口,顧名思義是出口及轉口貨值,減去外地生產的入口物品價值。
收入面方面,就是將由薪金、租金、利息及盈利組成的居民總收入,加上間接稅及折舊,減去津貼,就能得出GDP的總數。
至於同GDP差距一個字的GNP,是國民生產總值,有時候都會用作量度經濟狀況。兩者的分別是前者以地區劃分,不會理會是否本地人,至於後者就以人劃分,會計算海外要素收入淨值。不過以香港而言,都是以GDP為經濟指標。
香港自2010年起,GDP按年都有所增長,不過今年第一季零售銷售等經濟數據增幅出現放緩,加上中美貿易戰出現新一輪危機,今年是否能夠維持增長,就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