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一年一度的中央電視台「3‧15晚會」,通過揭露社會生活中侵犯消費者權益事例,提高消費者維權意識,今年晩會主題是共治共享,放心消費。
節目中,提到的包括黑心廠商回收廢棄的紙尿褲加工翻新後再賣出,又指出電子煙釋出有害物質,同時又點名內地網貸手機應用程式「融360」,存在強制購買及高利貸問題。
事件曝光後,融360旗下美國上市的子公司簡普科技,單日股價大瀉一成二,有關的應用程式下架,公司發聲明致歉。
央視於1991年開始,每年都在3月15日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主辦晚會,當中有不少具爭議性事件出現。
經典例子要數2013年晚會上提出,蘋果公司於中國售後服務的問題,國外售後標準高於中國,惹來消費者不滿,蘋果要兩度發聲明回應,行政總裁庫克更向中國消費者致歉。
事件關乎消費者權益,亦涉及了一宗烏龍事件。話說當年,演員何潤東以「315在行動」為標籤,在微博指責蘋果手機,但這個微博的結尾竟然有一句「大概8點20分發」,即時被網民質疑是晚會的打手。
另外,2016年8月底開始,全球多地都有三星智能手機Galaxy Note 7自燃及爆炸事件,不過,2017年的晚會未有提及事件,不少質疑3‧15晚會被企業「公關化」,對央視公信力存疑。
在1962年,時任美國總統的約翰甘迺迪,發表保護消費者利益的總統特別咨文,首次提出消費者四項權利。在1983年,國際消費者協會就將3月15日定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目的就是只想大家關注消費者權益,但若果權益日演變成運動式媒體公審,其實又是否應該好好反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