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知名沽空機構香櫞,因為針對恒大的狙擊報告,被證監會指控內容虛假誤導。上訴庭近日駁回香櫞創辦人Andrew Left上訴,令持續兩年的官司告一段落。
沽空失敗的代價是被罰「停賽」,禁止未來五年在本港買賣證券,及要交出從交易中賺到的160萬元。
過去不同的上市公司被狙擊,在澄清及反擊的同時都聲言會追究法律責任,但很多都沒有下文及無進一步交待。
經此一役,香櫞成為首間因沽空而被入罪的海外沽空機構,過去鮮有機構或投資者因投資言論而被定罪。
事件源於香櫞在2012年6月發表長達57頁報告,指中國恒大前身「恒大地產」基本上資不抵債,同時不斷公布虛假資訊,更加嚴重的是指控恒大涉嫌透過賄賂,以低價獲得地皮,令當時恒大地產股價單日急挫近兩成,主席許家印更加要親自來港會見分析員及基金經理解釋,講明要追究到底。
被狙擊的恒大地產並未因此沉寂,為反映業務越做越大及更多元化,2016年中改名為中國恒大,17年股價更攀升至30元新高。
今次狙擊徹底失敗的香櫞並非每次都無的放矢,過去其實戰績彪炳,據統計,自2001年成立後短短五年間,就狙擊了20多間中資公司,當中八成狙擊對象股價大瀉逾八成,有7間企業最終要退市,某程度上反映這些中資公司基本因素差及個別的確存在問題。
有私募基金認為,香櫞敗訴對國際沽空機構狙擊港股帶來不少影響,近年他們已經變得低調,發表的報告亦已經趨於謹慎。
近年仍有在本港「搵食」的沽空機構包括渾水、格勞克斯、匿名分析、還有藍鯨資本、博力達思等,他們主要狙撃管治質素參差較容易發掘漏洞的內地民企,亦有針對本地藍籌股。
市場對沽空機構的存在反應不一,有人認為他們干擾了市場秩序令股民蒙受損失,亦有人認為機構做法正確協助監管上市公司。
但自今次香櫞事件後,沽空機構發表狙撃報告情況已經顯著減少,監管機構向市場發出強烈訊息,對任何形式的操控行為絕不手軟,甚至可能抑制市場發表報告批評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