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買衣服、叫外賣、約車、買菜,只要拿起電話在應用程式按一按,衣食住行都可以辦妥,再送到家中。雖然如此方便,但沒有看過實物就購買,難免有機會貨不對辦。
中國消費者協會去年收到近70000宗銷售服務的投訴,當中兩成半與網購有關,包括投訴商品的質量,消費者個人資料被洩露等。政府提出電子商務法草案,已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三審,預計今年內推出,規管網上消費行為。
草案提到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可作虛假宣傳及交易,亦不可偽造及刪除用戶評價,網購平台亦有責任確保平台上沒有侵權產品,一旦發現侵權行為,平台亦要負法律責任,但草案未有提及實際的刑罰。
草案又特別提到,不論是網購平台還是提供送外賣,或叫車服務的應用程式,又或者個人銷售產品,只要是通過互聯網交易都會受這條法例監管。
草案提到,如在網購過程有糾紛,銷售一方需要提供交易紀錄等資料,如果拒絕提供或偽造資料都要承擔法律後果。
有學者表示,內地的網購發展迅速,出現虛假交易、偽造信用值等意料不到的問題,有必要立法規管。
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邱寶昌希望,電子商務法亦處理網購平台過度收集個人資料的情況,以保障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