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總部設在瑞典的大型連鎖時裝集團H&M,日前披露公司未售出的衣服總值達43億美元,折合超過330億港元,令人反思近年快速時裝潮流,對成衣製造業以至環境的影響。
快速時裝潮流近年席捲全球,大量生產、價格低廉,加上頻密推出新款式,吸引不少消費者選購。不過消費者享受便利時可能沒有想過,在時裝周期大幅壓縮下,服飾很短時間就下架,造成大量衣服囤積。
全球第二大服飾零售商H&M日前公布季度業績,外界除了關注公司盈利大跌六成二。另一個焦點是H&M表示,他們積存的未售出服飾總值達43億美元,數目比2017年增加了百分之七。雖然H&M解釋,庫存增加是因為他們的分店數目增加,及擴展網上銷售業務所致。
不過有評論認為,面對同業激烈激爭,加上網上購物搶走客源,快速時裝業庫存數字膨脹將是無可避免的事。
面對堆積如山的庫存,H&M表示會減價促銷,但外界擔心這些衣服最終會被棄掉,與被送到瑞典韋斯特羅斯這個發電廠,當作燃料燒掉發電的公司次貨遭遇同一命運。
事件亦令外界再次關注快速時裝的興起,除了造成過度消費及生產,以及對環境帶來的影響。曾有環保組織指出,快速時裝大量製造成衣,由生產棉花等原材料到染色等工序都需要大量水資源,對地球資源構成壓力。
同時亦耗用大批污染環境的化學品,加上公司為壓低成本將生產工序搬到工資較低國家,造成剝削勞工的情況,建議消費者在購物前最好停下想一想,避免無謂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