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台灣首個自行研製的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五號在美國成功升空,成為台灣航天史的新里程碑。但分析指出,台灣在太空發展方面面對不少掣肘。
台灣首個自主研發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五號,當地時間星期四,在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升空,火箭的頂部印着台灣的字樣。
倒數過後,搭載着福衛五號的SpaceX獵鷹九號火箭劃破長空,亦為台灣的太空計劃揭開新一頁。在台灣觀看直播的太空中心人員紛紛興奮鼓掌。
發射後11分鐘,福衛五號成功進入距離地面720公里的軌道,再先後成功和海外、台灣的地面中心通訊。蔡英文總統透過短片祝賀福衛五號發射成功。
可以重覆使用的獵鷹九號火箭亦成功回收,垂直降落在海面平台上。
耗資超過56億新台幣,研發歷時長達六年,福衛五號將接替上年退役的福衛二號的工作。
高解析度遙測衛星福衛五號,預計運作壽命五年,可遙測拍攝彩色或黑白的衛星影像,將應用在防災勘災和本土安全等用途上。
台灣今日走上自行研製人造衛星的路,過程一點也不容易。當初成立太空中心時,他們希望藉國際合作方式,「惡補」製作人造衛星知識,培養人才,但受到政治形勢和多國限制出口衛星科技所礙,台灣一直很難取得關鍵零件。太空中心曾希望招標,找外商合作研製衛星酬載,但最後無人投標,唯有硬着頭皮自已做。
2009年國科會明確界定,台灣太空科技發展以科研為目標,取消自行發射衛星計劃,委託海外公司執行發射任務。福衛五號原定上年升空,但由於SpaceX的火箭在例行測試時發生爆炸,令發射任務需要延後
,顯示台灣在太空科技發展方面難免會繼續受制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