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內地收緊金融業監管,繼續困擾內地金融市場,上證綜合指數曾跌近2%,創今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國債及商品期貨亦向下。
25年來最長收市跌幅少於1%的紀錄,終於被打破,上證綜指創今年最大單日跌幅,午後曾跌最多1.9%,但銀行及保險股有護盤迹象,部份於尾市倒升,指數收市跌幅收窄,報3129點,為自1月中以來的低位。
一帶一路概念股重挫,中小板指數跌2%,創業板指數曾跌穿1800點。
除股市外,債市及商品期貨亦被拋售,國債期貨曾跌0.4%,現貨10年期債息升穿3.51厘,是2015年8月高位,焦煤及焦炭期貨最多曾跌5%。
股、債、商品「三殺」,均與「監管」二字有關,上周五銀監會主席郭樹清表態,指不出成效絕不擺手,證監會又開出5億元人民幣巨額罰單,保監會則於周日發布39條措施,要求保險業進一步防範風險,種種措施均令流動性抽緊,拆息上升。
人民銀行旗下《金融時報》文章為監管機構收緊政策提供理據,文章指有研究顯示,金融系統槓桿率上升,先後導致股市異動等系統性金融風險,部分金融機構熱衷進行「通道」業務等,令資金空轉,提高了資金成本,影響實體經濟發展。目前人行去槓桿的意圖明顯,溫和推動金融,去槓桿的大幕已拉開,以金融去槓桿帶動,實體經濟去槓桿的措施將陸續亮相。
另外,《人民日報》的文章則指,最近一系列的政策,目的是嚴防加槓桿炒作,以及出現交叉性風險,雖然過程會出現陣痛,但只要把握好預期及節奏,便可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