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歐盟峰會,被視為歐元存亡的關鍵,同時突顯新的歐洲政治格局。分析認為,歐債危機將令德國脫離二次大戰戰敗陰霾,再次成為歐洲的領導者,法國和英國都要退讓。
20年前歐元誕生,整個歐洲一片喜氣洋洋,歐元兩大主要推手,時任德國總理的科隆和法國總統密特朗,期待歐元可以團結歐洲,將歐洲推上世界舞台的顛峰,掀開新一頁。
20年後,這個夢想正逐漸演變成多個國家的噩夢。德法兩國領袖,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再次走出來,外界一度認為,兩名性格各異的領導人,是聯手應對歐債危機,叫兩人做「Merkozy」默克科齊。其後發現,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歐洲央行最有力的金融後盾,才是歐元區的救世主。
德國建議修改歐盟條約,建立一個歐元區財政聯盟,容許歐洲議會,審議成員國的財政預算案,以及對揮霍無度的國家實施制裁。修定被指過度苛刻,擔心國家主權過度流向歐盟,甚至最終由德國掌控。
但薩爾科齊全面支持之餘,還放棄原先要求,歐洲央行走到救火最前線,被反對黨批評他事事聽命德國,患了恐懼德國症「Germanophobia」。所謂的恐懼德國症,即使在歐洲兩次世界大戰以後,仍然存在,歐洲多國一直擔心,德國強大是對其他國家的威脅。
1989年,法國總統密特朗與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私底下對東西德合併,心存猜忌。但在歐債危機下,多國開始向現實妥協,無加入歐元區的英國,固然只能夠坐視德國獨領風騷,就連二次大戰時期,曾遭德國納粹入侵的波蘭,都寧願由德國領導歐洲,脫離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