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有內地私募基金原本因不滿熔斷機制,準備將持股大舉減倉,甚至清倉,但由於機制被煞停而擱置。有內地金融界人士認為,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要為政策失誤負責。
熔斷機制實施數日即被叫停,成為內地「壽命」最短的金融政策,有資產規模較小的內地私募基金表示,熔斷機制令他們難以運作,原本準備大幅減倉,甚至清倉,由於機制被煞停,已擱置今早復市減倉的計劃。
恒添財富投資管理總經理魏威表示,直至農曆新年前都不會貿然入市。
另外,有內地對沖基金估計,約30%同業已達強制平倉水平,預期會進一步加劇股市沽壓。
對於中證監叫停熔斷機制,有不願意表露身分的券商表示,對中證監的決定感到意外,因原本預期監管機構只會取消7%熔斷閾,以保留市場流通性,至於5%的「門檻」則會保留。
有私募基金認為,全面暫停熔斷的決定值得肯定,以昨日為例,流動性已達枯竭地步,若不叫停機制,止蝕盤將會為市帶來巨大風險。
內地有意成立熔斷機制,源於2013年8月中旬時任中證監主席僅逾五個月的肖鋼,遇上光大烏龍盤事件,肖鋼於同年8月底召開事件後續處理會議,據報曾提及熔斷機制,上海證券交易所則著手研究。
及至2015年內地爆發股災,在市況逐漸平復後,中證監於9月明言,會研究制定實施指數熔斷機制方案,不久上交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及中金所聯合發布諮詢文件,並於12月宣布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不過,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機制原意是冷卻過熱的投資情緒,但由於內地股市仍未成熟,熔斷機制跟現行的股票漲跌10%停板及股票交收制度存在衝突。
實施熔斷機制短短數日,已出現「四日兩熔」的情況,惹來各方批評,最終更被逼煞停,中證監主席肖鋼被指難辭其疚,市場盛傳他有可能本周內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