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美國聯儲局決定加息,結束零息時代。對於超低息,配合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是否已經令美國經濟完全走出衰退陰影,市場看法分歧。
在2008年12月中,聯邦儲備局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由1厘調低至零至0.25厘,創歷來新低,令市場意外。一切都是源於次級按揭危機,引致雷曼兄弟倒閉,以及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美國維持超低息,直至今時今日已經過了七年,息口接近零的情況比科網泡沫爆破後的減息周期更加大膽。同時,當時的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以買入債券等資產的方式向市場「放水」,即是所謂的量化寬鬆政策QE。
七年過去,美國失業率由最差時的大約百分之10下降最近約百分之5,季度經濟負增長即衰退的情況變回正增長。局方擔心的通縮基本擺脫,但最新物價數字無變動,未達到聯儲局百分之2的目標。
評論指,以超低息挽救經濟,即使成功,亦未免歷時太長,而低息環境的後遺症有機會造就下次的金融及經濟危機。不少分析指,大量資金,包括不惜要借錢買入各種債券,以求賺取固定回報,有可能已經造成巨大的債市泡沫。
近日垃圾債券爆破風險,已響起警號。除了推高債價,各大主要城市樓價亦因資金追逐而高企,上車難並非香港獨有的問題。若樓市或債市崩潰,拖累股市大瀉及經濟再出現問題,聯儲局要再減息並非是無可能。
回顧過去的加息周期,以97年比較短,只是加了四分一厘便要再減息。至於科網泡沫爆破後,04至06年的加息周期,聯邦基金利率目標由1厘加至5.25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