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回顧百年老店和黃

回顧百年老店和黃

【now新聞台】上市超過37年的和記黃埔在今日收市後,將會終止買賣,並在下星期取消上市地位。

和黃在成為一間跨國企業前,是由兩間在19世紀成立的英資公司和記洋行及黃埔船塢組成。由貿易生意起家的和記在60年代收購屈臣氏及均益倉等企業,業務急速發展之餘,亦成為當時本港的最大地主。不過,過度擴張,遇上1973年股災,和記陷入財困,要由滙豐注資1.5億打救,滙豐成為大股東。重組後,在77年與黃埔船塢合併,成為和記黃埔。

至於李嘉誠入主和黃,則要數至1979年。當時李嘉誠一心入主另一間英資行、怡和旗下的九倉,在市場密密增持九倉股份。滙豐大班沈弼出面斡旋,成功勸退李嘉誠,將九倉持股售予船王包玉剛,並與他秘密談判。結果當時市值不足七億的長實斥資超過六億港元,從滙豐手上買入和黃兩成二股權。這間百年英資洋行首次落入華人手上。

和黃其後大力作多元化發展,除將黃埔舊船塢用作地產發展,亦發展貨櫃碼頭及流動電訊市場,又在85年入股港燈,並將鴨脷洲發電廠地皮改建成海怡半島,其後更衝出海外,收購加拿大的赫斯基能源,又入股大東電報局,亦開始進軍內地的零售行業。

到九十年代,和黃的電訊及港口業務已經遍布歐洲及亞洲等地,市值在93年一年內急增兩倍,成為本港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

不過,和黃在海外並非一帆風順,在2000年乘科網熱出售orange,創造套現過千億的神話後,同時以巨額投資歐洲3G電訊業務,虧損成為其後每年業績的焦點,結果要超過十年後才轉虧為盈。

這間由1978年起上市,股價由約1.4元,升至目前過百元的「13號仔」,資產將一併拼入長和,百年老店亦告一段落。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