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比亞變天上,法國一直扮演重要角色。北約空襲利比亞,是法國戰機首先出動,之後也一直聯同英國,主導空襲行動。
卡達菲失勢,全國過渡委員會成立,獲西方國家承認後,首次「利比亞之友」國際會議,也是在巴黎舉行。法國曾經殖民統治非洲,現在仍視非洲為後花園。有報道指,法國總統薩爾科齊一直與卡達菲關係密切,但在反卡達菲勢力抬頭後,就站在反卡達菲一方,今次可謂賭贏了。
薩爾科齊現時要更積極協助穩定利比亞局勢,如果處理得好,能提升法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有助明年總統選舉選情。
除了個人聲望,薩爾科齊積極插手利比亞事務,也因為石油利益。
在戰事爆發前,利比亞每天的石油產量,佔全球百分之2。有法國傳媒報道,全國過渡委員會和法國有秘密協議,會預留3成5的石油生意給法國,換取法國支持他們上台。
雖然過渡委員會和法國政府都否認報道,但法國總統發言人指,法國最大油公司道達爾,一直是利比亞油田的主要營運者之一,將來能分大份些,一點也不奇怪。
有阿拉伯傳媒更報道,英、美、法等國,應該知道卡達菲的下落,但都不想拘捕或殺死他,目的是令利比亞國內繼續有不安全的氣氛,以便向新政權施壓,在政治及經濟方面作更多讓步。法國協調卡達菲逃亡的消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