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在全球化之下,國際跨境貿易成為環球經濟的增長動力,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世界銀行的研究顯示,隨着內地經濟轉型,相信全球貿易快速增長時代已經結束,並且會令全球經濟增長進入一個緩慢增長時期。
過去兩年國際貿易增長的速度,低於環球經濟的增速,是過去10年首次出現的情況。全球最大航運公司馬士基周三宣布,將會削減不賺錢的長期合約,以及再次提高運費,抵銷需求疲弱的影響,馬士基又預期,運載力過剩的情況最少會再維持兩年。
近年不少經濟師提出一個疑問,國際貿易增長持續放緩,是否顯示全球化,已經達至盛極而衰的境地。有分析更提出,過去「超級全球化」的時代已經告終。
《金融時報》指,不少分析認為,導致環球貿易量減少的主因,是受歐洲經濟拖累,以及近年貿易自由化的進程放緩。
但國基會及世銀,將會於12月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環球貿易增長放緩,是結構性問題,因此再難期望貿易增長,可以回復過去的高速增長。
而導致這個增長引擎失去動力的其一個主要原因,是全球貿易大國--中國,自08年金融海嘯之後,經濟進行轉型,由過往出口主導改為由內需主導,內地的製造業亦由對外出口變成針對內需。
分析指出,這個結果將會影響未來全球經濟增長動力,相信經濟增長將會進一步緩慢增長,並會成為「新常態」。